|
中藥地榆:性味:苦、酸、微寒。 歸經(jīng):入肝、腎、大腸經(jīng)。 功能:清熱涼血、止血、有消腫止痛、收斂作用。 主治:便血、血痢、尿血、崩漏、瘡瘍腫毒。外用治水火燙傷。 臨床應(yīng)用:老中醫(yī)廖佐芹教授說,此藥為治療便血、燒傷常用藥。 1、治久痢膿血、便血(如結(jié)腸炎、慢性菌痢等),用地榆炭,有收斂止血作用,再適當(dāng)配伍清熱藥,效果不錯,常用方為地榆煎。 2、治痔瘡出血,常配槐花、黃芩、火麻仁等,涼血、清熱、通便,方如槐榆煎。 3、用于燒傷創(chuàng)面用藥,以地榆配漆大姑、黃柏等,制成糊劑或乳劑外用,敷藥后可見局部分泌物減少。廖佐芹教授說,也有用于治潰瘍病出血、咯血、崩漏、鼻衄等,有一定效果。局部外敷,可治皮炎。 使用注意: 1、地榆雖可用于身體各部分急慢性出血,但以治慢性便血為主,效果較好。 2、治燒傷生用,止血炒用。 3、證屬虛寒者慎用。 用量:6~15g單味大劑有時用30~60g。 處方舉例: 1、地榆煎:炒地榆12g、鮮生地12g,白芍6g,丹皮6g,炒山梔9g,荊芥炭3g,川黃連3g,木香1.5g(后下),水煎服。 2、槐榆煎:見槐花項下。 3、地榆外敷劑:地榆、漆大姑、黃柏,等分研末,另加少許冰片,攪勻,再加花生油制成20%糊劑,加熱煮沸后外用。 注:1、商品中尚有一種棉地榆,為同屬植物細(xì)葉地榆,與地榆的外形性味基本相似,惟質(zhì)較韌,斷面皮層有黃白色的毛狀纖維。 2、云南尚產(chǎn)一種柴地榆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紫地榆的根,當(dāng)?shù)匾嘧鞯赜苡谩?/p> |
|
|
來自: 仁和堂老軍醫(yī) > 《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