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chuàng)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xué)學(xué)派莊學(xué),東周戰(zhàn)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與老子齊名,被后人稱為道教祖師、南華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先秦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逍遙快樂。 他就是莊子莊周。后世新月派代表詩人聞一多曾深刻評價:「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一個人的烙印,這個人就是莊子。」 莊子的灑脫,不是僵死不動的教條,而是充滿詼諧的寓言故事;不是照葫蘆畫瓢的苦思,而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他的一生不是一尊目光渙散的冰冷神像,而是有歌有哭有情義,有酒有肉有悲歡。 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莊子,是學(xué)一種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的智慧,以此完善自我的人生觀,達成「得至美而游乎至樂」的人生狀態(tài)。 今天,東方君整理了莊子 58 條充滿智慧的語句,供大家學(xué)習(xí): 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 一艘大船好像無拘無束,但它受到水的限制,沒有足夠積厚的水域則不能航行。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我們對很多事情不敬畏,是因為我們從沒有見識過?!赋恢匏?,蟪蛄不知春秋」,朝生暮死的菌類不知道月有陰晴圓缺,田間的蟪蛄不知道春天過去還有秋天,是因為它們的壽命太短,沒有活過那么長。眼界會決定胸襟,眼界越大,就會變得越沉默和謙恭。我們之所以狂妄,是因為沒有體驗過天高地遠。 3、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這句話是莊子向我們提的 3 個問題,他說我們仰頭看天,看到天上那個晴天,一點云都沒有,青青的,那個叫蒼蒼的顏色,我們認(rèn)為那個是藍天。他說,我問你,天真的是藍色嗎?你爬到天上看過嗎?他說那個藍色的叫做天嗎?那么今天夜里這個黑色的不叫做天嗎?也是天呀!明天早晨太陽出來,天上看到白白的那個白光,也是天呀!你看莊子多么科學(xué),多么邏輯! 他提出第一個問題問我們,你認(rèn)為青蒼這個天,就是天的正色嗎?「邪」字就是感嘆式的問號。換句話說,天究竟是什么顏色,你沒有辦法斷定它!因為天在變化,因為它是空的,沒有一個固定的顏色。所以讀《莊子》的時候要注意他提的問題,問題后面還有很多問題。 第二個問題:「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你認(rèn)為這個宇宙是無限大嗎?遠到?jīng)]有辦法再遠嗎?對這個問題,他沒有給答案。所以后世人講,中國禪宗完全受了《莊子》的影響,禪宗的教育法,永遠不給你答案,要你自己來作答。他說:你認(rèn)為宇宙是遠到?jīng)]有底嗎?你如果說是,他說那么我們站在這里,也算是一個宇宙的起點了,我還摸得著呢!宇宙就在這里,你怎么還說它是沒有底的呢?這是邏輯問題了。所以,白馬就非馬,白馬非白,那就辯不完了。 第三個問題:「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顾f,當(dāng)他在高空里頭,看我們在下面,就像上方世界看我們下方世界,你說也像是從下往上看一樣嗎?這是問題了。現(xiàn)在很多人坐過飛機,飛上了幾千公尺的高空時,看下面,看臺灣,這個海島的畫面,好像小孩子的作業(yè)圖一樣,蠻好玩的??吹竭@些高樓建筑,像洋火盒一樣大,絕不是我們站在地面上所看的這個高樓。立場不同,觀點就兩樣了。他這兩個問題沒有批駁任何人,可是,已經(jīng)把我們的境界都推翻了,否定了。你不要認(rèn)為你的知識夠了,你的觀念可能是錯誤的,不一定對也不一定不對。你認(rèn)為這個魚沒有變成大鵬鳥嗎?有的。你認(rèn)為這個宇宙是這樣嗎?不是這樣的。但是,他不那么講,那么講就不是莊子了,他只提幾個問題,這幾個問題一研究,你把自己全部觀念都會推翻了。所以,人不能固執(zhí)成見,以為自己都是對的。 4、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這句話有很多解釋,我覺得這個版本意譯更加貼近我們?nèi)粘I睿翰灰驗閯e人愛你,就覺得你的存在多一點意義;也不要因為別人不喜歡你,就覺得少一點存在的意義。只有這樣,你的自我才是完整的。 5、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 名是實的附屬品。名,是依附于實的客體,我難道要做有名無實的客體嗎?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6、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 瞎子無法使他看到花紋的美麗,聾子無法使他聽到鐘鼓的樂聲。難道只有身體上才有耳聾與目盲的區(qū)別嗎?在智力上也是有這樣的缺陷的! 7、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 一輩子馳逐奔忙而看不見他的成功,疲倦困頓而不知道他的歸宿,這不是很可悲嗎?這樣的人就算不死,又有什么益處呢?他的身體消散于天地之間,他的精神也必然隨著消散,這難道不能稱之為大哀嗎? 8、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 世人如果都以自己的成見作為判別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那么誰沒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呢? 9、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發(fā)言者知持一端,他們的話并不能作為衡量是非的真正標(biāo)準(zhǔn)。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10、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以我觀物,則萬物都是「彼」;以物自觀,則萬物皆為「此」。用彼方的觀點來觀察此方,則不見此方是處;用此方的觀點來自視,則己方盡是是處。 物品沒有貴賤之分,自己認(rèn)為它是不值就不值,自己認(rèn)為他值,也就值得。 1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一個生命的誕生也意味著開始走向死亡,一個生命的逝去也意味著另一個生命的開始;當(dāng)某件事被認(rèn)為是「可」的時候,則「不可」也必然伴隨而生。當(dāng)某件事被認(rèn)為是「不可」的時候,則「可」也必相應(yīng)而來;是非渾然一體,相因而生,永遠沒有窮盡。 12、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 路是人走出來的,事物的名稱是被人叫出來的。 13、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事物原本就有正確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能認(rèn)可的一面。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14、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為??;莫壽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天下沒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東西,泰山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很小的;世間人沒有比早夭的幼子更長壽的,彭祖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壽命很短的。天地與我同生共存,萬物與我渾然一體。 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需要探求的知識卻是浩瀚無涯的。 16、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 古代的至德之人,先求自己站得住,然后去扶持別人。 17、德蕩乎名,知出乎爭。 道德的喪失是由于好名;智慧的外露是由于好爭。 18、兩喜必多溢美之言,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兩國國君喜悅,則必多過分贊美之辭;兩國國君憤怒,則必多夸飾詆毀之辭。 19、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 一個愛馬者用竹框裝馬糞,用大貝殼盛馬尿,對馬的關(guān)心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碰到有蚊虻叮咬馬時。他出其不意地?fù)浯?,沒料到馬因此而受驚,咬斷勒口,掙脫籠頭,毀壞胸帶。本意是愛,但被愛的對象卻感覺不到愛,甚至視為傷害。這種事情我們能不謹(jǐn)慎嗎? 本意是愛馬,卻使馬受到傷害,也就是說,結(jié)果適得其反。 他、本意是愛馬,卻使馬受到傷害,也就是說,結(jié)果適得其反。有時,我們出于一種善良愿望,卻往往遭遇一種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是我們錯了嗎?是對方錯了嗎?或許都沒有錯。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這是人和馬的故事,如果置換成人和人的故事,就顯豁無遺了。譬如說,我們愛某個人,這個人從心底接受我們的愛嗎,他真正能夠理解我們對他的善意嗎,他能夠認(rèn)同和接受我們愛他的方式嗎?如果不能,他就像那匹馬不能理解愛馬者為其驅(qū)蚊滅虻的那份愛心的?!肝冶緦⑿南蛎髟拢魏蚊髟抡諟锨拐沁@種當(dāng)事者無奈的慨嘆吧。看來,對愛的認(rèn)同,需要雙方心靈的契合。因此,愛既要考慮對象和條件,也要考慮方式方法,既不要使愛成為一種負(fù)擔(dān),也不要使愛變成一種傷害。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0、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這句話的重心是「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山上的樹木皆因材質(zhì)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燭火皆因可以燃燒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樹漆因為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用處。 人們通常都看到了有用的東西,但這些所謂有用的東西最后都淪為被宰割被使用的下場,真正「無用」的東西反而樂得清閑,逍遙自得。 21、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從事物相異的方面去觀察,肝和膽就像楚國和越國那樣差異巨大;但從事物相同的方面去觀察,則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 天下的事物,有同有異。男女有別,是異;男女都是人,是同。我們從相異的觀點看,天下沒有兩個東西是完全相同的,雙胞胎的兄弟,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生理、心理特征;我們從相同的觀點看,天下每件事情都有與另一件事情相似的地方。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不必強分彼此。 因此,放大心胸,人生實在沒有什么好計較的,用寬厚的心去看待天地萬物,我們沒有值得驕傲,也不必自覺卑微。平實地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看待眾生。 22、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一個人的德性有過人之處,則身體上的缺陷就會被人遺忘。 23、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湖泊干涸了,原先在水中嬉戲的魚都被擱淺在了陸地上。它們快要干死了,相互之間吹出濕氣河護著,吐出唾沫濕潤著,多么友愛!多有親情!可是這都不愿意這樣,在它們看來,與其在干涸的陸地上如此友愛親情,還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去。 24、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xù),無所去憂也。 水鳥的腳短,白鶴的腳長,這是自然的本性。我們不應(yīng)該強迫它們,把短腳的水鳥的腳拉長,把長腳的白鶴的腳砍短,任何東西,一旦失去本性,那就會是痛苦和悲哀。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5、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于己也。 世俗的人,都喜歡別人贊同自己而厭惡別人反對自己。 26、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就不是最愚昧的;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就不是最迷惑的。 27、以敬孝易,以愛孝難。 用恭敬行孝容易,用愛心行孝困難。 28、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則沒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與? 水上行路沒有比得上乘船的,陸上行路沒有比得上乘車的。如果因為船可以在水上行走,就想把它在陸地上推行,那么終生也走不了多遠。古今不同不就像上述兩種情況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