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邦林 【作者簡介】陳邦林,四川省散文學會、游仙區(qū)作家協(xié)會會員,喜歡文字,有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散見多種媒體,有散文、詩歌作品獲獎。 ———————————————— 【本文由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 編者按:《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裴興奴出生在長安東南曲江,父親是京城官吏,母親和父親志趣相投,擅長書法繪畫,愛好音樂,他們跟宜春院音樂家李龜年是莫逆之交,經(jīng)常請到家里小酌,酒后之余,引笛吹簫,放聲高歌。興奴自小耳濡目染,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對她的成長很有好處,父母也將她視如掌上明珠。 天有不測風云,興奴五歲的時候,長安發(fā)生鼠疫,父母相繼染病,父親在臨死的時候凄然淚下,氣喘吁吁地拉著好友李龜年說:“妻已先我而去,這一雙兒女就勞仁兄代為撫養(yǎng)了,我九泉之下當感恩不盡?!?/span> 李龜年含淚答應,將興奴視如己出。不久便把她送入宜春院學習,拜歌唱家許和子為師,自己也經(jīng)常抽空指點。興奴每日起床梳洗罷,便開始彈琵琶,直到夜深人靜,仍然不輟。她的一曲“霓裳羽衣曲”讓長安滿座皆驚,世人贊她道:“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span> 興奴藝術(shù)天賦極高,不到十歲就紅遍長安,十四歲的時候已經(jīng)出落得亭亭玉立,經(jīng)常在教坊演奏,成為長安城里有名的歌女,不少富貴子弟為她的美貌和歌技傾倒。 她少年得志,便揮金如土。不久,李白聽聞她的朝歡暮樂,吃驚不?。喝藗兌颊f我是驕奢淫逸、把寶馬和貂皮大衣都當了換酒喝的人,難道還有勝于我者?大詩人李白便專門到長安拜訪她,果然名不虛傳。詩人高舉酒杯勸道: “今錄子美句,與興奴共勉?!?/span> 興奴不以為然,卻紅云嬌羞。 李白提筆書寫道:“彤廳所分帛,本自寒女出?!睂懲?,將筆一揮,狂笑出門而去。 她卻淡然一笑:“真是一個狂生!”之后,她依然故我,根本不把詩人的規(guī)勸放在心上,縱情歌舞酒樂,“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span> 那時,詩人白居易在唐憲宗時任官,曾與好友賈島、孟浩然探訪長安。早聞興奴才氣,尤善琵琶,便去拜訪。她仰慕白居易才華,一時便與他往來密切,并以終身相托。 不久,白居易得罪顯貴,被貶為江州司馬,臨行時與興奴約好娶她。 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這秋月春風等閑度的日子沒過多久,安史之亂發(fā)生,安祿山進了皇宮,他召來興奴說道:“興奴,久聞你反手琵琶彈得絕妙,快來一曲以娛孤家?!?/span> “小女子久已不彈,手藝生疏,望殿下恕罪。”她想,我哪能娛樂逆賊? “大膽,你分明不愿孝順我,來人,把她的手給我剁了!”話音剛落,幾個彪形大漢持刀站到了她的面前。 突然,大詩人王維站出來求情,道:“大王息怒,前幾日寧王府中傳她彈奏,她手藝生疏也沒法,饒了她吧?!?/span> 于是,安祿山也想拉攏文人,就放過了她,說:“那就隨便彈吧?!?/span> 她彈了一曲《怨別離》,剛一撥弦索,五弦俱斷,再也無法彈奏。 后來安祿山敗,王維寫詩給興奴,讓她帶給圣上,向朝廷認錯:“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span> 裴興奴投桃報李幫他說情,玄宗免了王維死罪。 一日,王維上門道謝,久經(jīng)寂寞的興奴喜出望外,她輕輕地依偎在王維懷中,述說著分別后的酸甜苦辣,說到動情處不免相擁而泣。王維看她過得艱難,思考良久說道:“你在長安也不好過,我的詩友韋應物現(xiàn)任蘇州刺使,你可前往江南,覓一住處,尋他照顧你吧?!?/span> 興奴點頭應允,即刻啟程。她千里迢迢來到蘇州投靠韋應物,卻不知韋應物已經(jīng)離任返鄉(xiāng)。于是,她只能自己打點生活。 那個時候,你總得掛一塊做生意的牌子,她記得魚玄機當年就掛了一個含蓄的店名——“魚玄機詩文候教”,心想,我的牌子就弄直白點,就寫著“原京都名艷裴興奴在此”??伤睦镏?,人們凡是看過這個店名的都直搖頭,嘆道:“這就是差距,老子在蘇州,啥美女沒見過?” 公子哥們對這個來路不明的半老徐娘不感興趣,朝廷根本不給補貼,她日子過得十分清苦。 一天,商人劉一路過蘇州,他曾經(jīng)去過長安,聽說過興奴的美貌,就想娶她。鴇母貪財,勸興奴嫁給劉一,興奴堅決等候白居易。鴇母便與商人密謀,騙興奴說白居易已死,她走投無路,喟嘆自己時運不佳,下嫁商人總比淪落風塵好點。不久,劉一趁機娶了興奴。 從此之后,整整十年,她以船為家,南來北往,隨著越發(fā)的年老色衰,富商也就越來越重利輕離別了。 每每,興奴只落得獨守空船,悲對明月,淚濕衣衫,四處漂零。 一個楓葉蕭瑟的的秋日,劉一與興奴夜泊江州,她偶然得知白居易被貶江州,興奴千辛萬苦打聽到白居易的任所,常常在月下彈撥琵琶,寄托相思,但終未見到居易身影。 在江州生活幾日,她聽到了關(guān)于胡秋娘用甘露池的水醫(yī)治好老百姓眼病的故事,心里十分感動,便決心去拜訪胡秋娘。 一日,她把船停泊在潯陽江頭,上得岸來,觀看了胡秋娘所建的甘露池,正在這時,胡秋娘卻來到了她的身邊。原來,秋娘聽說興奴專程來拜訪她,心里著實過意不去,特地前來迎接。 兩位歌女相見恨晚,好得就象親姐妹似的,她們攜手進入船艙,促膝談心。興奴說:“秋妹這樣年輕美貌,又有一副菩薩心腸,街頭巷尾人人贊揚,實在可敬。” 秋娘說:“姐姐說哪里話來,我們賣唱之人,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低三下四地過活,成天淚水往肚里咽,能為鄉(xiāng)親們做點好事,死而無怨了。” 裴興奴嘆了口氣說:“唉,妹妹言之有理啊?!?/span> 她們越談越投機,從白日談到黃昏,從月出談到黎明,整整談了三天三夜。當談到自己的悲慘身世時,不禁聲淚俱下,興奴抱起琵琶,面對茫茫月色,撥動琴弦,伴著嗚咽低泣的江水,彈起了催人淚下的曲調(diào)。 秋娘也情不自禁地和著音韻,歌喉宛囀,如珠落玉盤,唱起了凄涼悲傷的歌詞,控訴著人間的不平。興奴正彈到悲傷怨恨之處,只聽“砰”的一聲,琴弦斷了。她憤憤地說:“這苦日子實在難熬。秋妹呀,我再也不愿過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了?!?/span> 胡秋娘也淚眼婆娑,說道:“姐姐呀,我也早有這個打算,只是我們到哪兒去安身呢?” 興奴說:“天下之大,難道就沒有你我姐妹立足之地嗎?天涯海角,我們遠走高飛吧?!?/span> 興奴說著,忽地站了起來,一步步走到船頭,把琵琶向岸上一拋,那琵琶“噗通”一聲,正巧落進胡秋娘修建的水池里。待到金雞報曉,天色微明時,她們的船只已經(jīng)不見蹤影了。唯獨潯陽江頭的水池里升起了一座飛檐亭閣,時人驚異:傳說這是歌女的琵琶化成的,取名叫做“琵琶亭”。 第二年深秋,興奴思念白居易之情更濃,再次泊船潯陽江頭,獨坐空船,往事如煙,涕淚縱橫。她撫弄琵琶,彈了一曲《昭君怨》,琴聲如泣如述,音波婉轉(zhuǎn)。 這天夜里,恰好江州司馬白居易與好友元稹泛舟江中,聽到了凄婉的琵琶聲,順著琵琶聲上船探訪,找到了興奴。興奴哭訴情由,敞開了心扉,白居易感慨不巳。 人生如若初見,但他們卻將初見和再見隔斷了數(shù)十年,這是怎樣的一種境遇啊,白居易舉杯吟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span> 興奴嬌羞掩面,欲言又止,深情撥弄著琵琶。 白居易百感交集,多年的離愁別緒在心中縈繞,嘆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span> 夜半冷月,興奴琵琶聲咽,白居易何嘗不是感同身受,他的官場仕途坎坷,高聲吟道:“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span> 白居易理解興奴,在這濁世里,她就像冰雪一樣清純。在這粗俗的波浪中,她的琵琶曲就像清泉一樣默然流淌。他們從相識到相知,從離別到相遇,今天,字字都是愛與淚水的交融。 一番傾述過后,興奴回到船艙,她是一個有夫之婦,她深感自己再也配不上大詩人,她想將自己的情愫再次淹沒在潯陽江朦朧的煙雨中。 可她的這番心思又有幾人能懂?她也很矛盾:她希望有一天能以清白之身再次邂逅白居易,來一場才子佳人的奇遇,來一場曠世奇戀,將一肚子苦水傾訴給心上人。 一夜的傾訴,白居易淚濕青衫,他堅定了救出興奴的意志。 一日,劉一醉酒,他用精妙的口才勸服他倆離婚,并替興奴爭取到一百兩銀子的費用。深夜,趁劉一醉臥之時,白居易攜興奴乘舟而歸。 一月后,元稹回京,奏明皇上白居易之罪可恕,又奏劉一作假騙娶興奴?;实巯略t,白居易復起用為侍郎,興奴歸白居易,劉一受到懲罰。 十年過去,白居易隱居洛陽香山,已經(jīng)年過六十歲的興奴陪伴著他,為他洗衣做飯。836年的春天,白居易滿頭白發(fā),病軀奄奄。一日酒宴散后,正值暮春三月,春盡花殘,興奴與他步于園中,他突然感到莫名的惆悵和寂寞,他知道爛漫春光早已走遠,仿佛留下來的只有滿懷的病愁。 846年,興奴陪伴白居易走完一生。 《作家洪與》微信號:hongyup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