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外媒報道,2月19日,外號“象牙女王”的中國女商人楊鳳蘭近日被坦桑尼亞法院判處15年監(jiān)禁,她被控走私2噸左右的象牙。這一事件不僅在日前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被提及,也使在非中國公民的守法合規(guī)問題再一次引發(fā)關注。 過去近二十年來,中國已經逐漸成為對非投資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中非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迅速增長。如今,中資項目已在非洲大陸遍地開花,涉及各個領域,在非中資企業(yè)超過1萬家,不少企業(yè)和同胞也在中非合作的大潮中收獲了成功。 不少常年在非洲打拼的中國人都認為,非洲是一個“風高浪大,水深有魚”的地方,要想開拓非洲,需要靈敏的嗅覺和敢拼敢闖的干勁。 也有少數中國人認為,非洲國家法制不夠健全,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下,貪腐嚴重,只有靠走灰色途徑,“混水摸魚”,才能闖出一番機會。 事實上,雖然很多非洲國家法治環(huán)境不如發(fā)達國家,但如果天真地以為在非洲就可以“無法無天”,總是可以“混水摸魚”,那就大錯特錯了。 從法律體系看,非洲大多數國家都基本延用了原宗主國法律體系,雖各有不同,但大多較為齊全,而且也在不斷完善。像南非、盧旺達、納米比亞、毛里求斯等投資熱國,在勞工、環(huán)保、移民、稅收等方面有著全面、詳細,甚至十分繁瑣的法律規(guī)定。一些國家還大力推進本土化戰(zhàn)略,陸續(xù)出臺一系列本土化新法規(guī),外資企業(yè)如不注意,可能就會涉嫌違法。 隨著非洲國家的不斷發(fā)展,其營商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政府部門依法治理和嚴格執(zhí)法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灰色操作的空間將越來越小,為此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大。 如今,越來越多的在非中資企業(yè)都愈加重視對當地的國情和風險研究,花了不少時間、精力和財力去了解有關國家法律法規(guī)、政策制度和風土人情,也越來越重視與當地律師、稅收、移民等專業(yè)機構開展合作,確保合法合規(guī)經營,避免惹上麻煩。 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日益深化的中非經貿往來和人員交往的大潮流中,仍有一小部分中國人篤信“混水摸魚闖非洲”。在形勢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非洲國家,這樣的行為方式又帶給他們怎樣的體驗? 如影隨形的犯罪和安全風險 前些年,“中國人在加納非法采金”問題一度受到廣泛關注。雖經加納政府多次嚴打和遣返,但因種種原因,非法采金活動一直難以根除,近期又呈現出死灰復燃的跡象。據當地僑胞估算,目前仍有2000多名中國人在當地非法采金。 這些非法采金者大多也屬于非法入境、非法務工、非法居留的“三非”人員,他們各自為戰(zhàn),常常為爭地奪利而彼此斗得頭破血流,又因野蠻開采、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而一致遭到當地政府和普通民眾的強烈不滿。 他們一方面要時刻警惕當地政府的清查和抓扣行動,同時還要承受疾病、持槍搶劫、綁架等人身安全的困擾。他們根本無法融入當地社會文化,于是玩槍,玩女人,賭博,就成了一些人業(yè)余生活的標配... 18年10月,在加納西部省幾個非法采金的中國人之間因口角引發(fā)相互槍擊,造成2死1傷。 而根據中國駐加納大使館網站消息,2018年,加納已發(fā)生7起涉及中國公民死傷的惡性案件,共造成6死13傷,均與非法采金活動有關。 當地僑胞反映,西部省治安形勢一直很嚴峻,只要有中國人繼續(xù)在當地非法務工,就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難保不再發(fā)生類似惡性案件。 令人惶惶的“非洲城管” 一些在非同胞,由于無法通過正規(guī)渠道辦理相關經營資質或身份證件,于是乎熱衷“打擦邊球”,或改頭換面,“掛羊頭賣狗肉”,或索性就“黑下來”,邊干邊說。如若遇到執(zhí)法檢查,再花錢擺平,破財消災。當然,由于一些非洲國家政府管理上存在漏洞,執(zhí)法也不規(guī)范,一些官員還有敲詐勒索和索賄行為,不少中國人確實得以多次蒙混過關。 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這種行為方式的因果報應也在日益顯現。很多在安規(guī)范經營、正當行事的中資企業(yè)和同胞都憤而指出,正是由于少數中國人的灰色行為,助長了當地貪腐之風,惡化了營商環(huán)境,推高了“灰色成本”,而且,某種程度上還刺激了各類執(zhí)法檢查的頻繁發(fā)生,導致形成“中方違規(guī)-非方抓扣-花錢擺平-繼續(xù)違規(guī)-繼續(xù)抓扣”的惡性循環(huán)。 近年來,一些非洲國家來自移民局、稅務局、警察局的各種專項或聯合執(zhí)法檢查頻繁不斷,雖說都不針對特定群體,但總有中國人“落網”。 2015年12月,安哥拉警方對一家中國商貿城進行突擊檢查,不分青紅皂白就將在現場所有中國人,無論是賣貨的,還是購物的,辦事的,甚至包括剛好路過的總共89人全部帶到警察局,進行身份甄別。中國駐安哥拉使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安哥拉警方這種不加甄別隨意扣人的粗暴執(zhí)法方式提出了嚴正交涉,敦促安方依法維護中方人員正當權益。 在使館官員的現場督促下,安方倒是馬不停碲地進行身份甄別。結果經過五六個小時的核查,除了區(qū)區(qū)13名中國人能提供合法護照、簽證及簽證所在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并當場獲釋之外,有62名同胞雖有有效護照和簽證,但無法提供簽證所在注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或雇用合同,被安方判定為非法就業(yè)并處以罰款,剩下14人則根本無法提供任何有效證件。 對于這樣的結果,聞訊趕到現場協助的一些僑領和華文媒體的記者也尷尬地表示,“看來安方也不算亂抓人...” 而這樣的故事,如今依然在不斷上演。 18年6月18日,肯尼亞移民局突擊檢查在肯外國公民身份,數十名中國人被帶走,經調查發(fā)現一半人無肯工作許可。 6月25日,安哥拉移民局突查一中國商貿城,將48名中國人帶走核查,最后核實一半以上的人簽證不合規(guī)。 7月,塞拉利昂警方清查金礦區(qū)時,又抓捕了30多名無有效證件中國公民。 ...... 令人心痛的“夢斷非洲” 對于闖蕩非洲的打工者來說,誰不想賺錢淘金,衣錦還鄉(xiāng)?但一些同胞眼中只盯著非法打工帶來的短期收益,卻往往忽視了其背后隱藏的巨大風險。 一名原本在安哥拉某中資企業(yè)打工的老江,看到在當地跑個體貨運來錢快,于是從原公司辭了職,和幾個老鄉(xiāng)一起租買了幾輛貨車跑起了運輸,既沒有合法的簽證,也沒有正規(guī)的手續(xù)。一年到頭,還總要提防著沿途各種盤剝和勒索,過著可謂是刀口舔血的日子。更不幸的是某一天,因雨天路滑,老江駕車時翻落山谷,命喪黃泉。 由于老江的簽證是違規(guī)的,沒有任何經營資質,也沒有購買或加入任何商業(yè)保險和社會保障,又系個體經營,因此無論是按照安哥拉還是中國的法律,都無法獲得任何賠償和補助。不僅如此,他的國內親人在悲痛之余,還要千里迢迢趕來,費盡周折將他的遺體在當地火化,將骨灰?guī)Щ貒胪翞榘?,前前后后還要自掏腰包花上好幾萬美元。這一切,都無外乎給家人帶了二次傷害。 不少非洲國家基礎設施落后,社會治安不佳,疾病橫行,每年都有不少在非同胞因交通意外,持槍搶劫和疾病等原因不幸身亡,但只要是在大企業(yè)工作、有正規(guī)合同或有合法身份和經營資質、購買了相關保險的人,基本上都能獲得較好的善后保障,但那些單打獨斗的“三非”人員,一旦遇到意外,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始料不及的牢獄之災 近年來,不少非洲國家致力提升治理能力,不斷加大整頓力度,打擊不法行為。一些同胞往往對此估計不足,還習慣于以往暗箱操作的方式,結果碰得頭破血流。 曾幾何時,坦桑尼亞社會各種假證(以工作和居留許可為主)泛濫,情況日益嚴重,引起高層重視。18年6月,坦??偨y(tǒng)親自下令嚴查,結果執(zhí)法過程中發(fā)現有個別中國人與政府內部人員勾結,制造、販賣假證,還有某些中資企業(yè)和人員熱衷辦理假證,結果數十家中資企業(yè),近百名中方人員遭到清查,10多名中國人身陷囹圄,受到坦桑法律的制裁。 值得我們些許寬慰的是,從數量上講,上述現象只占當前赴非開展各類經貿活動的中資企業(yè)和中國人中的很小部分,而且越來越受到廣大在非企業(yè)和同胞日益強烈的反對和抨擊。這種無視規(guī)則和風險的行為方式,既給當事人自身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損失,也影響了中國企業(yè)和中國人的整體形象,更給那些對中非合作一貫持有色眼鏡的人提供了口實。 隨著中非合作進入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合法合規(guī)融入當地,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已成為在非企業(yè)和同胞無法回避的課題。而結合更多的、發(fā)展喜人的在非企業(yè)的成功經驗,筆者堅信,想要行走非洲,必須守法為先,合規(guī)為要,唯有自身的“清白”,才是最好的保護傘。(趙嶺) |
|
|
來自: linliaogu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