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文旅集團唯一指定官方公眾平臺 一條運河千里長, 悠悠大運河,串聯(lián)起水韻江蘇的經(jīng)濟重心、創(chuàng)新前沿。省委宣傳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聯(lián)合開展了“尋找大運河江蘇記憶”活動,包括“運河地標推選”、“運河視頻挑戰(zhàn)”兩大板塊。 泰州,依河而建,依水而興 運河之水,迢迢千里 孕育了泰州的文化內(nèi)涵 運河兩畔的人們 與運河結下剪不斷的情緣 念念不忘這條母親河的哺育和滋養(yǎng)~ 因此,在泰州 能代表運河的地標也有很多哦~ 本次活動我們文旅推選了5個地標點 今天,先給大家介紹其中的兩個地標! 泰來面粉廠 泰來面粉廠是泰州最早的工廠,它曾經(jīng)生產(chǎn)的“三羊”牌面粉是泰州人民的驕傲,在泰州的發(fā)展歷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泰來元記面粉廠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是泰州人王貽哲與蘇州汪子恒等合開的一家股份制企業(yè),其合作之緣,在于他們同樣有“實業(yè)救國”的抱負。面粉廠迄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過去磨面粉都是用石磨磨制,而泰來面粉廠在泰州開創(chuàng)了用機器生產(chǎn)面粉。 泰來面粉廠占地28畝,建造制粉大樓一座和動力間、麥棧、粉棧等大型設施,又建造數(shù)十間簡易平房作輔助車間和職工宿舍。解放前,工廠股東進行了數(shù)次改組。 1949年1月,泰州宣告解放。1955年,“泰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正式公私合營,改名為“公私合營泰州面粉廠”。上世紀80年代,泰州面粉廠的日生產(chǎn)能力近500噸。后工廠步入改制的行列,成為民營企業(yè)。 泰來面粉廠代表了中國近代的工業(yè)文明,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為泰州市文保單位。此外,對泰來面粉廠的修繕保護工作將于今年著手啟動。 江蘇鹽稅博物館 兩千多年的古鹽運河,靜靜地穿城而過,儼然成為貫通泰州大地的一條文脈,積淀出泰州獨有的鹽稅文化。 走進江蘇鹽稅博物館,源遠流長的鹽稅文化撲面而來。前世它是泰州分司引鹽過掣的西浦、郁浦所在地,今生它在泰州市區(qū)西倉路南,西城河畔。炎黃文化是中華的根脈,鹽稅文化是泰州的根脈?;醋蠊趴?,蘇北名都。泰州之于鹽稅,源遠流長,由來上矣。 ![]() 李白的《梁園吟》中有“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的詩句,其中吳鹽就是泰州出產(chǎn)的海鹽。泰州自古就是海鹽的重要產(chǎn)地,唐代時全國有六大鹽區(qū),泰州為兩淮區(qū)之首。在唐宋時期,泰州鹽稅一度占國家稅收的一半,發(fā)達的鹽業(yè)為泰州帶來的繁華一直延續(xù)到了清朝末期,也給泰州人的生活帶來了舒適與愜意。 ![]() 目前,江蘇鹽稅博物館已征集到2000余件展覽藏品。豐富的史料和實物,全方位地展示了鹽稅在中國歷史上的產(chǎn)生、地位和作用,成為了獨具特色的弘揚民族優(yōu)秀鹽稅制度文化遺產(chǎn)和重要的法治文化宣傳基地。 ![]() 怎么樣 這兩個地方是不是都展示了 我們泰州的運河文化亮點呢? ![]() 兩個視頻已上傳至抖音 參與“運河視頻挑戰(zhàn)”啦! 快來為我們點贊噢~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抖音號:@泰慢之旅 (抖音id號:936538239) ![]() 有些記憶或許模糊 但卻不曾消失 讓我們一起 #尋找大運河江蘇記憶# ![]() · end · 編輯 | 柚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