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 味 逢節(jié)不為衣食忙,童日不期守歲陽。 魚米常悶?zāi)暌癸?,心神時曬春晚糧。 友情但念幾行字,鄉(xiāng)戀只需票一張。 莫道燈紅年味淡,津津有尺歲難量。 年前,公司聚會的時候,節(jié)目組討論策劃一個“年俗”主題采訪方案。同事感嘆了一句:“感覺現(xiàn)在過年越來越?jīng)]有以前那個味道了。” 瞬間引起了共鳴 “以前啊,跟著爸媽走親訪友,初一到初六都有不同的去處。現(xiàn)在兩天時間就拜完年,有的甚至直接發(fā)個拜年微信就完事兒?!?/p>
“一大家子守在電視機(jī)前看春晚的激情沒了,倒是搶充電寶搶得不亦樂乎?!?/p>
“我印象中,最近的一次所有家人都聚齊的年夜飯,我還在讀小學(xué)。”
“……”
接下來,大家就展開了細(xì)致的討論
林林總總,那些兒時的小確幸,確實隨著時間慢慢消逝。 可能唯一還能讓大家欣喜若狂的,就是收到壓歲紅包的一剎那吧!只不過,也有很多人從收紅包,變成了發(fā)紅包。從前的長一歲,變成了老一歲。讓我想起了那句:“那些年窮的像個孫子,但快樂的像爺。” 所以,我們把采訪主題,換成了“年味”。 現(xiàn)在的孩子們眼里,“年味”這個東西,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其實,中國人對“年”的感情并沒有淡薄,淡化的只是今天不再適用的傳統(tǒng)年俗方式。我們擔(dān)心的也不是“年”本身,而是滿含著先民智慧與情感的“年文化”會丟失。 時代在進(jìn)步,年味的形式也在更新?lián)Q代,但年味背后更重要的東西,從來都沒有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