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想滅掉日本,劉伯溫拒絕了,他當初說的話,至今都引人深思 文/小花的歷史故事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很早就有往來了,從漢唐時期開始,就經(jīng)常有日本的遣唐使來我國覲見。但是到了后來,日本人就在我們中國的領(lǐng)土上猖狂了起來,特別是在我國沿海地區(qū),曾一度爆發(fā)過倭寇的亂象。 ![]() 而在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之后,在穩(wěn)定國內(nèi)局勢之后,自然想要開拓疆土,解決沿海地區(qū)的倭寇叛亂。然而,就在朱元璋準備下令征討日本的時候,但受到了劉伯溫的拒絕,在劉伯溫的苦苦相勸之下,朱元璋放棄了攻打倭寇的念頭,甚至還告誡后代,也不得進攻日本。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劉伯溫當初說的話,至今都引人深思,讓人信服。 ![]() 從日本的地理位置上來看,和我們中國非常近,在以前的時候,關(guān)系也算得上是其樂融融。但是在元朝忽必烈時期,矛盾就漸漸發(fā)生了。元朝是一個極具侵略性的王朝,有著非常大的野心,當時的元朝統(tǒng)治者不滿足于華夏土地,開始不斷對外擴張。其中,元朝就曾2次東征日本,但是這2次進攻,都沒有成功打敗日本,反而是大大增漲了日本的士氣。 ![]() 于是,日本的統(tǒng)治者在這樣的情況下,欲望得到了膨脹,開始貪圖我們中華土地。所以,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為了使明朝穩(wěn)定下來,還派了使者去日本。而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日本臣服于明朝,并且對大明進貢。但是,2次打敗過元朝軍隊的日本國,怎么可能會聽得進去這些,當場殺了朱元璋派去的使者。而朱元璋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后,非常生氣,立刻就對日本這個彈丸之國發(fā)起了宣戰(zhàn)。 ![]() 而那個時候的日本自然也不會害怕,因為他們覺得明朝在海上作戰(zhàn)方面,是比不上他們的,所以對于朱元璋的宣戰(zhàn),非常不屑一顧。但是,朱元璋之所以沒有動兵,就是聽了劉伯溫的一番話。那么,劉伯溫到底說了什么呢? ![]() 我們都知道,劉伯溫是一個非常有想法,且高瞻遠矚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認為日本侵犯中國國土多年,但是他的位置太過于得天獨厚,四面環(huán)海,對于明朝的進攻來說,并不是一個有利因素,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并且,要想征服一個國家,只憑借武力去占領(lǐng)土地是遠遠不夠的,日民當時的民風不通教化,要對他們進行教化,就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抗。所以,劉伯溫不建議發(fā)起戰(zhàn)爭,因為日本就算如何強大起來,也終究是一個彈丸之國,是無法滅掉明朝的。因為,他們的資源相對匱乏,總到我們的海上軍事能力發(fā)展起來之后,到時便能一舉將其擊潰。 ![]() 朱元璋在聽了這一番道理,克制了自己的憤怒,認同了劉伯溫的觀點,一生都沒有出兵日本,將倭寇的滋擾也置之不理,并且還告誡子孫后代,不得去討伐日本。朱元璋在遺詔之中,還將日本列為了15個不征之國的行列里,勸后代子孫萬不能“倚國強,而貪一時之功,無故興兵,殺傷人命”。而后來的明朝皇帝,也都遵循了朱元璋的遺囑,從來沒有出兵外國,也很少進行貿(mào)易往來。對于日寇問題,整個明朝都采取了“無視”政策。 ![]() 其實,我們從近現(xiàn)代歷史中,了解到的日本對我國發(fā)動的戰(zhàn)爭,也都一一應驗了600年前劉伯溫說的話:日本不論再如何折騰,到頭來受傷的還是自己,最后還不是在二戰(zhàn)中簽下投降書。從這件事來看,朱元璋當時的政策,也是是情有可原的。雖然,日本不斷給我們制造麻煩,但還是被富有遠識的劉伯溫一眼看破了,所說的話直接影響了后代的治理之道。而這也足以說明,劉伯溫的這句話,有著很深遠的價值。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