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預測是什么?預測是指在掌握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律對未來的事情進行測算,以預先了解事情發(fā)展的過程與結果??梢?,預測并非空想,必須找到方法與規(guī)律,還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對于閱讀能力本身而言,預測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從教材編撰的意圖以及現(xiàn)實中的閱讀實踐來看,預測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具有重大教學價值: 其一,預測,原本就是閱讀的一種方式。我們熟悉的閱讀方式中,有瀏覽、細讀、批注、跳讀等,“一邊讀一邊想”就是一種讀書方法,而只要“想”的是還沒讀的,那就是預測。預測,就是一種閱讀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還對閱讀本身起著三種作用。第一種,決定著閱讀的選擇,“要不要讀下去”。第二種,決定著閱讀的體驗,“會不會很好讀”。第三種,決定著閱讀的速度,能不能讀快點。 其二,預測,是多種閱讀能力的統(tǒng)整表現(xiàn)。閱讀中培植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墩n標》在“閱讀教學建議”中,關于能力發(fā)展有多條表述,以示強調。如“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薄爸鸩脚囵B(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倍A測中,至少包含以下幾種能力:1. 檢索,預測源于閱讀信息的檢索;2. 整合,檢索到的信息需要初步加工,多個信息需要整合更有助于預測;3. 關聯(lián),上下文關聯(lián),生活與文本關聯(lián),古今中外關聯(lián),縝密地思考,有關聯(lián)的預測帶來較高的準確度;4. 推想,預測就是推想,不言而喻;5. 驗證,預測的結果和現(xiàn)實的結果,相互驗證,預測在未知和已知中尋找規(guī)律;6. 比對,驗證結果還可以進行比對,在差距中產(chǎn)生個性化閱讀結論;7. 審定,對預測結果進行評價與審定,審美能力在此得以提升。 其三,預測,是寫作構思所依托的核心技術。在寫作中,構思能力最為關鍵。會構思,就會根據(jù)構思確立主題,選擇素材,加工文字,形成表達。預測能力,則是寫作構思中的“機芯”,是核心的技術。預測就是“預構思”,在預測時,就是對文本接下去的結構、發(fā)展、變化做預估,這等于全程寫作五環(huán)節(jié)中的“預寫”環(huán)節(jié),這時的“寫”并非要寫成文字,更重要的是完成構思。預測后的驗證、比對、審美等潛在行為,都和寫作構思息息相關。驗證,可以看做是篇章寫就后,與原先構思的互證。而比對則類似于修改調校,不斷讓文字表意與構思更相吻合,寫出心中想寫的意思。審美,則是閱讀和寫作的共同旨歸,預測中也帶有對美的期待和評判,二者原本就是相通的。 請關注第四單元的習作要求《續(xù)寫》,仔細琢磨一下,能續(xù)寫,就是依靠“預測”。在讀之前的情境圖時,對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的設計,就做好了預測,寫起來就很自如。由此可見,讀寫不分家,預測是聯(lián)系其中的一座橋。預測雖好,但很難教。畢竟原本就是見仁見智,且在每個人心中隱逸生成的,是“看不見的”。而如今卻要在教學中實施,顯露其整個出產(chǎn)過程,要清晰可見的教到會,到底該如何實施才好?我們要區(qū)分清楚“能教”和“不能教”的,該“怎么教”就很明確了。預測,教不了的是“結果”,但除此之外,大有可為: 一、得出預測結果的方法,可以教 如何才能夠得出預測結果呢?跟著課文學習,我們要教的就是方法。例如《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我們發(fā)現(xiàn)伴隨著課文,以批注形式,展示了多次的預測結果。在這些結果中,至少包含著以下幾種預測的方法:第一,根據(jù)文題預測,如:在文題旁標注“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么”;第二,結合插圖預測,如:在課文插圖旁標注“圖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應該會答應吧”;第三,自我經(jīng)驗預測,如“我想老屋可能會不耐煩”;第四,文本細節(jié)預測,如:“一讀到這句話,我想可能又有誰來找老屋幫忙了”;第五,情節(jié)發(fā)展預測,如:“老屋可能會遇到其他需要幫助的小動物”;第六,根據(jù)結尾預測,如:“估計老屋不會倒了”。各種方法,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知曉,并適當予以歸納、提煉,讓他們除了體驗預測的樂趣外,課后還能帶著方法走。 更有意思的是,方法也是有差別的。例如,直接針對文題的預測,和原文不符合。又如,自我經(jīng)驗的預測,也產(chǎn)生差錯??梢?,一讀題目就預測,或者是僅憑借自己單純的判斷,出現(xiàn)預測錯誤的“風險系數(shù)”是很高的。而其他有所依據(jù)的預測,基本都能印證。這樣的設計,也隱藏著教材編者的用意:預測,不是空想,不能武斷。依據(jù),是預測成功的關鍵。方法,要有所選擇。 二、根據(jù)預測結果的說理,可以教 閱讀時,每個人都可以預測。不教,也能,教了也未必能準確預測。如何提高預測的精準度,可以對引導學生對多種預測結果進行闡述或評價,在梳理邏輯順序中找到更為有效的,更適合自己的方法。例如《不會叫的狗》的結尾,編者提供了三種預測結果。第一種,與原文情節(jié)極其相似,只是換成了“母?!?,學生可以很快預測出故事結局,而這一結局與之前的故事多有雷同;第二種,遇到的是“農(nóng)民”,這就有了無限可能。因為小狗總是學別人叫,而農(nóng)民會教小狗怎么叫呢?答案很豐富,結尾有各種可能。什么樣氣質的學生會做出什么樣的預測結果,因為這里的“農(nóng)民”,其實就是他自己。調皮的學生,很可能會教小狗像老虎一樣叫,而更多學生,會教給小狗“正版”的狗叫方法。第三種,遇到了狗,可想而知,很多學生會預測到“大團圓”的結局。 此課的課后練習第一題就問“故事的幾種結局會是怎樣,說說你的理由”。可以讓選擇不同故事結果做預測,學生各自說出預測的依據(jù),只要是合理的,就能成章。但還可以將各種預測結果進行比對,讓學生發(fā)現(xiàn)哪一種更有意思,哪一種可能更受讀者喜歡。經(jīng)過說理、對比,學生能產(chǎn)生對預測結果的評判,對不同預測結果的重新選擇,也就是會對故事結局進行重新構思,這就比單純做出預測而言,更進一步了。 三、確保預測成功的依據(jù),可以教 結果雖然是“不可視”的,但過程卻是“可視化”的。針對預測過程,我們可以實施教學干涉,幫助學生不斷調整,讓預測的依據(jù)越來越分明,讓預設結果越來越精準。例如,《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教學后,教材中要求教師和學生講述這個故事的結尾,并根據(jù)講述比對“相同與不同”。而我們應該注意到,隨后的四次對話,是很有意義的啟發(fā): 男1:我在故事的很多地方做了預測,當讀到胡子上沾了營養(yǎng)豐富的果醬時,我就猜到胡子會越長越長。 女1:故事講到了長胡子的各種用處,我依據(jù)這個內容和生活常識,做了一些預測。 女2:我預測的內容沒有原文豐富,有的還與原文不一致,但是我的預測也是有依據(jù)的。 男2: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預測和故事的實際內容不同時,我會及時修正自己的想法,接著猜測后面可能會發(fā)生什么。 男1同學的發(fā)言,再次對預測中“關注文本細節(jié)”的方法只做了回顧。此課排位為單元第二篇,確實帶有復習整理的功能和意圖。女1同學的發(fā)言,則是對“關聯(lián)生活預測”的方法,也做了復習。女2同學的發(fā)言最妙。雖然是預測失敗,但給予所有同學鼓勵,告訴大家只要是有依據(jù)的預測,失敗也沒什么?!耙罁?jù)”應該成為梳理整節(jié)時的關鍵詞,提醒小孩預測時要因循自己的依據(jù)。男2同學的發(fā)言,類似“代教師說話”,正面提出“及時修正自己的想法”的建議。這四次發(fā)言,讓整個預測的過程清晰可見,可以操作,具體表述為,第一步:預測,關注文本,關聯(lián)生活;第二步:預測,不懼失敗,重在依據(jù);第三步:預測,不可草率,應不斷調整。這就是學生下課后能帶走的方法。而三步之中的“依據(jù)”,則為本次教學的重中之重。預測,如果讀不懂教材,教起來會很簡單,因為有了課文對照,還可以查詢到各個故事的結局??扇绻靼捉滩牡脑O計意圖,知道預測本身的組成要素,根據(jù)學理來教,會很有意思。本身,就是教在未知,教在趣味點上。 (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一附?。?/p> |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