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瑯玡(今山東省膠南諸城)人,其父名王盧九。王氏很早就被選入宮中,但一直到黃武年間才得到孫權的寵幸。
東吳大帝黃武三年(甲辰,公元224年),王氏為42歲的孫權生下第三子孫和。當時,王氏是繼孫權步夫人以后最為得寵的一個,因此所生的兒子孫和,也得到了孫權的精心培育。
東吳大帝赤烏五年(壬戌,公元242年),孫權立王氏所生的孫和為太子,并有意想立王氏為后,終因步夫人所生的孫魯班憎恨王氏和她母親一樣受到寵愛,于是惡意中傷她。有一次,孫權病重,孫魯班等人四處散播說:王氏面露喜色。孫權聽后大怒,譴責王氏如此薄情,致使有冤無處訴說的王氏憂郁成疾而死,其子孫和亦被廢除太子位。
東吳大帝太元二年(壬申,公元252年),孫權崩,其年僅十歲的兒子孫亮繼位,太子太傅諸葛恪、太常滕胤、侍中武衛(wèi)將軍孫峻等人輔政。不久,諸葛恪出兵攻打魏國,因戰(zhàn)敗導致傷亡慘重,朝野對其怨聲載道。第二年,吳氏宗族孫峻在得到孫亮的同意后,發(fā)動政變將諸葛恪殺死。因孫和的妃張氏為諸葛恪外甥女,亦被指有意擁立孫和為帝。于是,孫峻派人賜死孫和,孫和遂自殺身亡,時年30歲。張氏亦跟隨丈夫自殺,孫和的另一個妃子何氏獨力撫育其四子:孫皓、孫德、孫謙、孫俊。
東吳廢帝太平二年(丁丑,公元257年),己親政的孫亮因不滿權臣孫綝掣肘,暗中與全公主等謀劃誅殺孫綝,但被孫綝發(fā)覺,于是廢孫亮為會稽王,改立孫權第六子瑯琊王孫休為帝,是為吳景帝。
東吳景帝永安七年(甲申,公元264年),吳景帝崩,丞相濮陽興等又擁立孫和之子烏程侯孫皓為帝。孫皓即位后,追封祖母王氏為‘大懿皇后’,她的三個弟弟皆被封為列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