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第一屆海云庵糖球會 糖球會源自海云庵廟會,坐落在老四方海云街1號。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海云庵廟會究竟始自何年已無法考證。起初廟會以“保平安、祈豐收”為主題,后因廟會食品中以糖球居多,且制作技術精湛,花色品種繁多,深受趕會者喜愛,海云庵廟會遂以糖球而名揚四方,歷經(jīng)數(shù)百年而不衰。 1992年第三屆海云庵糖球會 海云庵糖球會是島城民俗文化的大舞臺,是一項集糖球制銷、民間工藝、特色小吃、民俗演出、各類商品交易為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文化商貿(mào)活動。糖球會先后被評為全國百項旅游項目并榮獲“中國十大民俗節(jié)”稱號,在2006年還被列入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目錄。它深深影響了青島以及周邊地區(qū)百姓的民俗生活,留下了無數(shù)值得回味的文化往事。 讓我們跟隨曾經(jīng)的影像記憶,一起再次走過糖球會那500年的滄桑歲月,去感知它起起落落的興衰沉浮...... 清末時期的四方海云庵 海云庵是在明代后半期民間自建一座廟宇。相傳魏忠賢專斷、亂綱,到處為自己建生祠,此風傳到四方首事人的耳中后也想建廟,日思夜想就夢見南海觀音托夢于他,為保一方平安,要給建廟。次日,正逢正月十六,海漲大潮,海水推上圓木一根落在泥灘。首事人見機行事,逐將所夢告于眾人知道。當即定下以沉木之處建廟一座,以應靈驗。潮上的大圓木為殿宇大梁,建成正殿三間,取“海為龍?zhí)斓?,云是鶴家鄉(xiāng)”之意,名為海云庵,廟中主要供奉觀音大士,也叫大士庵,周邊百姓也稱此廟為“老母廟”。 當?shù)孛癖娪忻磕暝谡率迦罩蟛砰_始勞動的習俗,在下地勞動和出海捕魚之前,為祈求豐年、保佑出海平安,都要進廟燒香磕頭。又因正月十六日為每年第一個大潮日,進香的人也特多,逐漸形成正月十六為正日子的海云庵廟會。 民國時期海云庵后的廟溝沿 海云庵旁的四方河 民國時期海云庵廟會情景 海云庵廟會的發(fā)展,離不開青島的建置,膠濟鐵路的興建,四方機車廠的建立,日本紗廠的建立。膠濟鐵路周邊的勞工大量涌入四方的工廠,促進了四方工業(yè)的發(fā)展。1891年,清政府調登州總兵章高元率3000清軍進駐青島口。1897年,德國人占據(jù)青島后,修建膠濟鐵路。1903年,膠濟鐵路四方工廠,開始試生產(chǎn),逐步開展裝配和修理任務。1914年,日本占領青島后,發(fā)展經(jīng)濟掠奪型企業(yè),紡織業(yè)成為了當時發(fā)展的首選。海云庵所在的四方成為日本在青島投資的主要紡織工業(yè)區(qū),日本人在海云庵周邊相繼建設了很多紗廠。交通的發(fā)達便利了小商業(yè)、小手工業(yè)的商品交換,海云庵廟會也隨著四方工業(yè)化、城市化的促進得到發(fā)展。 海云庵周邊工業(yè)的興起使得很多山東西部以及全國各地的人到青島來尋求活路,一部分人進入了工廠,還有很大一部分手工業(yè)者、盲流等,也在這個新興城市中尋求生計。海云庵廟會的興起與賣糖球的商販日益增多正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出現(xiàn)的。 1924至1926年,在原四方村村民倡議及周邊工廠、商鋪、工人的大力支持下,捐資對對海云庵進行了兩次較大規(guī)模的翻修。增建東西殿宇至共計十三間。增奉龍王,殿梁塑飛龍,并奉畢、關公,墻描壁畫。海云庵翻修后,邀請宗教人士在此居住,并定期做法事。據(jù)說,每年只正月十六、十七這兩天的香火錢,就夠廟內道士一年的生活費。慢慢地,隨著海云庵廟會規(guī)模的不斷增大,賣糖球的商販也越來越多,百姓遂稱之為“糖球會”。 1942年的《青島新民報》提到:“海云庵是一個道士廟,其中還有一位道姑,名字叫做太空,據(jù)說是濰縣大戶人家的姑娘,今年已經(jīng)二十九歲了,在四年前就出了家,在庵中修行”。1946年的《平民報》也提到廟中有宗教人士:“終至每人舉著滿布飛塵的一把大糖球,各自回家,給主持道人送去了許多法幣,成全了糖球小販的一天生意,其他種種,那只有個人心里明白”,記載了海云庵糖球會的盛況。 1950年,因防空關系,暫停舉辦海云庵糖球會。之后,雖然海云庵廟屋由四方區(qū)文化館接管使用,但海云庵糖球會一直延續(xù)下來,一直到1966年“文革”時徹底中斷。 民國時期的糖球商販
1942年3月3日《青島新民報》報道:《海云庵糖球會——該廟歷史悠久香火頗盛》
1936年12月5日,國立中央大學農(nóng)學院園藝學會編印的《園藝》雜志中記載了青島山楂的種植、儲存方法以及青島糖球制作工藝和售賣情況
上世紀50年代,人們聚在一起串山楂,做糖球
1957年2月16日,《青島日報》報道:糖球會的舉辦地點遷到嘉禾路。
1957年海云庵糖球會的糖球售賣情景 1966-1984年,因為“文革”的影響,海云庵糖球會處于停滯階段。這一時期,海云庵廟屋交由政府相關部門使用,正殿用作街道老年人娛樂場所,東西殿用作庫房,廟院墻和院門被拆除,在廟院內建平房20余間開設旅館和商店。文革結束后,海云庵受到了保護,1982年,海云庵被列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原四方區(qū)工商局嘉禾路工商管理所的工作人員認識到海云庵糖球會的作用,嘗試恢復舉辦糖球會,獲得成功。此后,糖球會的舉辦地點由嘉禾路擴展到宣化路市場,糖球會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越來越大。
1987年2月15日《青島日報》報道:《正月十六糖球會》
1989年的海云庵糖球會
上世紀80年代的青島海云庵糖球會上推著自行車賣糖球的小販 下面是著名連環(huán)畫家周永生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卷《海云庵糖球會盛景圖》,采用時空穿越的形式表現(xiàn)了海云庵糖球會從明代起到民國年間的興起與盛況。這是歷史上第一幅關于海云庵糖球會的繪畫作品,由“手工記憶”主題展覽館收藏。
1990年,青島市四方區(qū)人民政府下發(fā)《青島市四方區(qū)人民政府關于成立海云庵糖球會暨海云庵集市管理委員會的通知》,宣布成立海云庵糖球會暨海云庵集市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即海云庵糖球會管理辦公室,簡稱“糖辦”,辦公室為常設機構。海云庵糖球會管理辦公室成立以來,承擔著海云庵糖球會前期的方向把握、活動籌備、招商引資,廟會期間的組織協(xié)調、運行管理等大量工作,為青島海云庵糖球會的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1998年,常設的海云庵糖球會管理辦公室撤銷。
1990年,維修中的海云庵
1992年,修復完工后的海云庵 1990年,四方區(qū)人民政府決定重新修復海云庵,修庵之時社會各界大力資助,廣大民眾紛紛解囊,自1990年7月動工翻修殿堂,重塑神像,新建山門、鐘鼓樓、廂房及院墻,將原東北西南走向的東墻取正,院落向南拓展七十五平方米,至1991年9月竣工。2004年增建石頭照壁,石頭神龍,新塑媽祖、王靈官神像二尊,重修彩繪三座三殿神像二十一尊。2006年四方區(qū)政府在海云庵前翻建了海云廣場,廣場上新建了古式長廊和一些仿古裝飾,在海云庵旁邊改建了一個仿古式的“百藝坊”大樓,在聯(lián)結海云廣場和嘉禾路民俗小吃一條街的杭州路上建了一個有古式亭廊的過街天橋,使得整個海云庵周邊傳統(tǒng)文化氛圍漸濃,為糖球會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1990年,市領導在糖球會慰問高家糖球的高炳南老先生
1990年首屆糖球制作大賽十佳 政府主辦后,對海云庵糖球會從內容、時長、地點、宣傳和安保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規(guī)劃,每年海云庵糖球會都有開幕式,開幕式后海云庵糖球會的各項民俗和商業(yè)活動陸續(xù)開始。糖球會以售賣糖球為主,兼有天南海北的小吃,民間手工藝展示,攝影比賽,小商品展銷,社會公益咨詢等,極大地豐富了島城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自1990年以來,海云庵糖球會的舉辦時間一直都是不斷延長的,實際上,在進入21世紀后的好多年份里,海云庵糖球會一般都會在正月十四時就試運營了。30年間,海云庵糖球會的空間布局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總體的趨勢空間范圍不斷擴大,逐步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承擔專門功能的街區(qū),如小吃街、民俗文化街、糖球廣場、小商品街等等。
1990年的青島海云庵糖球會
1994年海云庵糖球會
1998年的海云庵糖球會
2006年的海云庵糖球會
嘉禾路上的海云庵民俗小吃街 2012年四方區(qū)與市北區(qū)合并成為新市北區(qū),2013年蘿卜會、元宵山會和糖球會三會合辦,稱為“蘿卜·元宵·糖球會”,分為昌樂路周邊和海云庵廣場周邊兩個地點舉行。開幕式改為每年正月初九,即蘿卜元宵會開幕時統(tǒng)一召開,糖球會開幕當天只舉辦開街儀式。開街儀式相對簡單,以文藝表演為主,也是起到宣告正式開始的作用。 2016年,市北區(qū)政府又將“蘿卜·元宵·糖球會”兩個主辦地合二為一,全部移至海云庵廣場周邊。并在市北區(qū)東部、南部、北部和中部選取浮山后六小區(qū)文化廣場、貯水山兒童公園廣場、海琴廣場、敦化路文化廣場設立四個文化活動分會場,組織開展民俗文化活動,時間也調整為為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六。
2005年海云庵糖球會開幕式
2006年海云庵糖球會開幕式
2014年蘿卜·元宵·糖球會開街儀式
明成化年間,海云庵建成。 清同治版《即墨縣志》記載:“海云庵在縣西南九十里”。 1924至1926年,海云庵兩次進行全面翻修,道士入駐。 1942年3月3日,《青島新民報》報道:《海云庵糖球會——該廟歷史悠久香火頗盛》。 1946年2月18日,《平民報》報道海云庵糖球會的盛況:“每年一度,成了擠的世界”。 1950年3月4日,《青島日報》報道:《防空期間有備無患,警備司令部通令:禁止四方糖球會》。 1957年2月16日,《青島日報》報道:糖球會的舉辦地點遷到嘉禾路。 1960年,海云庵糖球會期間海云庵恢復宗教活動。 1964年,海云庵糖球會期間,由平安路街道辦事處主持海云庵內事務。 1966年,海云庵交由政府使用,海云庵糖球會停辦。 1982年,海云庵被列為青島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嘉禾路市場管理所恢復舉辦海云庵糖球會。 1990年,海云庵糖球會管理辦公室成立,由四方區(qū)政府主辦青島海云庵糖球會,會期三天。 1991年,海云庵糖球會被國家旅游局列為百項民俗重點旅游項目之一。 1990年至1992年,海云庵由四方區(qū)政府重修,海云廣場建成。 1993年,海云庵糖球會標志性雕塑“連心果”落成,“糖球廣場”建成。 1995年,海云庵由四方區(qū)民族宗教事務局管理,聘請道長入駐。 2005年,青島海云庵糖球會被評為“中國十大民俗節(jié)會”。 2006年,青島海云庵糖球會入選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2010年,青島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區(qū)建成開街。 2010年4月,青島糖球制作技藝入選青島市四方區(qū)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2012年,國家級社科重大課題《中國節(jié)日志·青島海云庵糖球會》立項。 2013年,蘿卜會、元宵山會、海云庵糖球會合并,舉辦青島蘿卜·元宵·糖球會。 2014年7月,“糖球制作技藝傳承與研發(fā)基地”設立。 2014年8月,高家糖球制作技藝入選市北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首批代表性傳承人。 海云庵糖球會是島城春節(jié)期間最重要的節(jié)慶盛會,近30年間,我也幾乎參加了每年的節(jié)會。為糖球會的不斷發(fā)展、為家鄉(xiāng)的不斷繁榮而驕傲不已。但還是有些話不吐不快,自2013年糖球會與蘿卜元宵山會合并之后,感覺很是不解,數(shù)百年歷史卻不同風格的廟會,如今卻被攪成了一個大雜會。而且現(xiàn)今的糖球會商業(yè)氣息愈發(fā)濃烈,一切廟會都成了以吃為主,民間江湖藝人少了,民間文化氣息少了。還是希望主管部門能夠開拓思維,讓糖球會與蘿卜會回歸各自的廟會本質,不要完全的讓傳統(tǒng)廟會變成農(nóng)貿(mào)市場和小吃街...... 本組圖文參考源自《手工記憶主題展覽館》,原作者為青島民俗專家魯漢,本公眾號重新編輯發(fā)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