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氏,南齊文帝蕭長懋的宮人。
南齊建元五年(癸亥,公元483年),陳氏為蕭長懋生下第三子巴陵王蕭昭秀,字懷尚。永明年間,蕭昭秀被封為曲江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南齊永明十年(壬申,公元492年),蕭昭秀被封為寧朔將軍、濟(jì)陽太守。
南齊永明十一年(癸酉,公元493年),其父蕭長懋病卒不久,其祖父南齊武帝蕭賾也崩,于是蕭昭秀的長兄郁林王蕭昭業(yè)以皇長孫的名義即位,是為南齊廢帝,而蕭昭秀被封為臨??ね?,食邑二千戶。第二年,又為使持節(jié)、都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軍事、西中郎將、拜荊州刺史。同年,其長兄因在位荒誕不理朝政,被大臣們廢黜,其二哥海陵王蕭昭文繼位,是為前齊后廢帝,蕭昭秀又被征為車騎將軍,負(fù)責(zé)守衛(wèi)京師。不久,二位兄長皆被西昌侯蕭鸞殺死。蕭鸞自立為帝,是為南齊明帝。
南齊建武二年(公元495年),通直常侍庾曇隆啟奏:“周定雒邑,天子置畿內(nèi)之民;漢都咸陽,三輔為社稷之衛(wèi)。中晉南遷,事移威弛,近郡名邦,多有國食。宋武創(chuàng)業(yè),依擬古典,神州部?jī)?nèi),不復(fù)別封。而孝武末年,分樹寵子,茍申私愛,有乖訓(xùn)準(zhǔn)。隆昌之元,特開母弟之貴,竊謂非古。圣明御宇,禮舊為先,畿內(nèi)限斷,宜遵昔制,賜茅授土,一出外州?!泵鞯凼掻[下詔交付尚書詳細(xì)建議。當(dāng)年冬天,蕭昭秀被改封為巴陵王。
南齊永泰元年(戊寅,公元498年),齊明帝病重,遂殺害蕭昭秀及其弟蕭昭粲,蕭昭秀死時(shí)只有十六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