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王小波 原著 張寧 改編 / 繪 接力出版社 擅長以傳統(tǒng)布藝形式創(chuàng)作圖書的張寧,曾任漢聲雜志社美術(shù)編輯,參與編輯《清明》《慈城·寧波年糕》《郭洞村》《俞源村》等書。當上媽媽后,她開始了圖畫書創(chuàng)作之路。她的處女作《烏龜一家去看?!帆@第五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等。 作家王小波有篇著名的雜文《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你能想象這只豬“跳進”繪本里的圖景嗎?日前,作家張寧將這篇經(jīng)典改編成同名圖畫書,引發(fā)廣泛關注。 王小波用非?;恼Q的手法刻畫了不愿被人安排生活的“豬兄”形象。繪本的主角也是一只小黑豬,九只小豬崽,八個白又胖,只有它是“黑炭頭”,生下來就很特別。但流言不能使它愁苦,豬圈不能使它拘束,警告不能使它恐懼,天命不能使它屈服,它喜愛奔跑與跳躍。 于是,黑色成了繪本中最醒目的顏色,仿佛河水般流動。小黑豬從興趣出發(fā),向鴨子學習游泳,向公雞學習打鳴,和狗賽跑,向牛挑戰(zhàn)……不甘于安心長肉的它,掌握了一大堆看似“無用”的本領。白馬對小黑豬說:“牛要犁地,馬要拉車,狗要看門。小家伙,你的任務是長肉。”小黑豬不受“天命”束縛,拒絕這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 面對未知的風險,小黑豬躍入河水前,回頭瞅了瞅村子。這一眼回望是告別,告別親密的朋友小麥,告別共同生活的動物,告別村莊與田野;這一眼回望也是召喚,召喚小麥走上一條未知的道路,通向大海、詩意與遠方,召喚讀者創(chuàng)造詩意的世界,擁抱豐富、美好與自由。 “我知道改編王小波的作品是件吃力不討好甚至招罵的事,想想任何一個王小波迷都會揍我?!睆垖幪寡?,在轉(zhuǎn)碼的過程中,她做了加法和減法。減什么?“把原文中孩子們不太能理解的時代背景去掉,刪了一些豬兄談戀愛的內(nèi)容。但孩子閱讀了這個故事,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他會去翻一翻王小波的原文,得到他長大后應該去明白的道理,我也就實現(xiàn)了改編這本書的目的?!?/span> 加什么呢?因擔心原文的荒誕性會降低,張寧在畫面呈現(xiàn)上做了更多努力,力求讓圖片去呈現(xiàn)文字不能表達的那些東西。比如將圖片色彩處理得更強烈,除了小黑豬及最后走出大山的小麥之外,其他所有人和動物身體外面都加了一個框,這個框代表了他們身上的約束,用王小波的話來說,就是“被他人所設置的生活”。 “我自己從1997年開始看王小波的作品,他的文字陽氣十足,那種陽氣一掃當年眾多流行文學作品帶給人的無力感,仿佛有一種喚醒身體的作用,就好像一個貧血的人突然輸入了新鮮血液,頓時有了活力?!睆垖幷f,改編一方面出于她對王小波的喜愛,另一方面也是想給逐漸長大的兒子講更適合他現(xiàn)在年紀的故事。 可這樣一只小豬,能吸引孩子嗎?張寧心懷忐忑,當她把故事讀給自己六歲半的兒子聽,兒子眼中的亮光讓她放下心來,這種能跳出豬圈、跑得比狗還快的豬,對兒童來說確實是有趣的?!爱斘业暮⒆訚u漸長大,開始步入這個布滿千萬條規(guī)則、充滿競爭的社會時,那只‘無視對生活的設置’的‘豬兄’形象,在我心里就越加高貴起來。而我對王小波作品的喜愛,除了它們所帶給我的力量感之外,還有它們所體現(xiàn)的那種向上的精神,這兩點都是我想把這部作品改編給孩子們看的原因。” 很長一段時間,在童書領域,很少有人去改編當代的成人作品。其實,不妨開拓中國當代文學這一資源寶庫。兒童文學作家黑鶴曾說過,兒童文學對孩子心靈的影響,那是一種“后滯”的影響力,甚至可能要到成年之后,孩子才能理解書中更深的意義。 而在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技巧上,繪本《一只特立獨行的豬》的色彩基調(diào)是“象征泥土以及收獲”的黃色,并且運用了許多強烈的對比色,用來表現(xiàn)故事中的波瀾和情緒變化。即便是村民們圍攻黑豬這樣激烈的群戲場面,張寧也用簡練鮮明的顏色和具有設計感的構(gòu)圖實現(xiàn)了。 和一般圖畫書不同,《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原稿完全用布和針線縫制而成,沒有用畫筆畫過,更多是傳統(tǒng)布藝技法中的剪布法。畫面顯得簡潔有力,與版畫及漢畫像石、畫像磚等藝術(shù)手法所呈現(xiàn)的畫面風格很相似,也和王小波作品帶給她的印象類似。 (圖文來源:文匯網(wǎng) 2018-12-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