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氏,順天(今北京)人,福王朱常洵的王妃。朱常洵是明神宗第三子,其母便是明神宗最寵愛的鄭貴妃。當時,其母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遂導(dǎo)演了明代三起有名的宮庭事件: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這便是圍繞朱常洵立太子之事,明神宗與大臣們斗了十五年期間,所發(fā)生的三件大事。當時人將此稱作‘國本之爭’,這也是萬歷一朝最為激烈復(fù)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多達三百余人,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fā)配。后終因明神宗禁受不住這種馬拉松式的較量而敗下陣來。
明神宗萬歷二十九年(辛丑,公元1601年),朱常洵被封為福王,其兄朱常洛被冊立為太子。大臣們以防事生意端,便為福王完婚,想令其早日就藩。
明神宗萬歷三十一年(甲辰,公元1604年)十二月十三日,福王納鄒氏為王妃。在此之前,福王朱常洵己有王妃姚氏,可能這時己經(jīng)去世。雖然福王己經(jīng)成婚,但明神宗和鄭貴妃卻一直以各種借口將愛子福王留在身邊不放。
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丁未,公元1607年),福王妃鄒氏為朱常洵生下長子朱由崧。
明神宗萬歷四十年(壬子,公元1612年),福王朱常洵二十七歲時,宰相葉向高又上疏力爭,要福王就藩。于是,明神宗使出緩兵之計,答應(yīng)第二年春天便為福王舉行就藩儀式。然而,到了時間,明神宗又失信于大臣們。 后因群臣輿論洶洶,鄭貴妃便借機為兒子大撈一把,要求一次性賜福王良田兩萬余頃,并還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莊田四萬頃減半,仍須兩萬頃,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的良田湊足。第二,籍沒張居正的財業(yè),尚存官的撥歸福府。第三,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各種雜稅撥歸福府。第四,四川鹽井的一部分收益劃歸福府。第五,請淮鹽一千三百引。以上這五項,尤以最后一項影響國計民生及邊防軍餉,后果異常嚴重,但明神宗卻一概答應(yīng)。
明神宗萬歷四十二年(甲寅,公元1614年)二月,福王朱常洵總算在眾臣的催促下,帶著無數(shù)的金銀財寶就藩到達洛陽,其隊伍前后達100多里。就國之后的福王橫征暴斂,侵漁小民,千方百計搜刮錢財,壞事做絕。萬歷皇帝不理朝政達30年,群臣所上奏章大多不予理睬,唯獨福王府的奏章早上遞交,下午便有答復(fù),其要求無所不允。有這樣的便利,四方奸人亡命之徒,紛紛趨之若鶩,聚集在下朱常洵門下。后來,明熹宗和明思宗即位后,因這位福王是帝室尊屬,所以對他很是禮敬。因此,這位重達三百斤的肥王爺一輩子醉生夢死,終日閉閣暢飲美酒,遍淫女娼,花天酒地,直至體重高達360多斤。(圖為李自成捉拿福王圖)
明神宗萬歷四十五年(丁巳,公元1617年),十歲的朱由崧被封為德昌郡王,后來又立為福王世子,本可以像其父一樣,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終其一生,沒想到天不遂人愿。時值,流賊猖熾之時,河南又連年旱蝗大災(zāi),人民易子而食,福王非但不聞不問,仍舊收斂賦稅,連基本的賑濟樣子都沒有。四方征兵隊伍行過洛陽,士兵紛紛怒言:“洛陽富于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著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當時,退養(yǎng)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曾多次入王府勸諫福王說:“即使只為自己打算,也應(yīng)該開府庫,拿出些錢財援餉濟民?!钡蓉斎缑母M?,根本將此話當作耳旁風(fēng)。
明思宗崇禎十四年(辛巳,公元1641年)春正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攻陷洛陽時,朱由崧帶著母親鄒氏縋城逃走,但是體重360多斤的福王,就連走路都困難,更別提跑路了,只得帶著女眷躲入郊外的迎恩寺。不久,他就被農(nóng)民軍尋跡逮捕,押回城內(nèi)。半路上,正遇到被執(zhí)的呂維祺。呂尚書激勵的說道:“名義甚重,王爺切毋自辱!”言畢,呂尚書大罵奸賊,英勇就死。然而,享福到了頭的福王本就是熊包一個,絕不愿自殺殉國的他,見了李自成后,立刻叩頭如搗蒜,哀乞饒命。李自成見到堂下跪著哭喊饒命的肥王爺,靈機一動,于是讓手下人把福王綁上,剝光洗凈后,又從后園弄出幾頭鹿宰了,與福王同放在一口巨鍋里共煮,并在洛陽西關(guān)周公廟舉行宴會,與部下同食,美其名為‘福祿宴’。事后,李自成手下搬運福王府中的金銀財寶以及糧食,數(shù)千人人拉車載,數(shù)日不絕。就這樣,福王朱常洵的財產(chǎn),成了李自成的軍隊在此之后幾年的軍費來源。其死后,崇禎帝為他輟朝三日,予祭葬從優(yōu),一切喪禮較其他藩王倍厚。而此時,福王妃鄒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出洛陽后,從孟津過黃河,避難于懷慶府(今河南省沁陽市)。破落王孫,在權(quán)貴眼里跟乞丐沒什么兩樣。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甲申,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禎帝在煤山上自縊后,這對大江南北的明朝諸臣來說,無疑是個晴天霹靂。很顯然,擺在留守諸臣面前的首要任務(wù)是擁立新君。說到血統(tǒng)親近,福王、桂王、惠王則成為不二人選。當時,由于福王在三藩之中年齡最長,加之沒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流串到南京附近,這自然就比其他兩個遠在廣西的藩王,近水樓臺先得月了。然而,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當時的東林黨人卻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應(yīng)立潞王朱常淓。南京的擁立大會正開得熱鬧之際,朱由崧卻有點慌了神。作為三大熱門侯選人之一,卻沒人來請他,這一切都使他感到情況不妙。實際上,史可法、馬士英等南明重臣一開始就是把他們所挑選和準備擁立的皇帝看作木偶,所以不論是誰為君,重要的是不會妨礙他們掌握的權(quán)力。出乎意料的是,在大家看來腦滿腸肥,糊涂昏庸的朱由崧竟走出一著妙棋,一舉擊潰了南京城內(nèi)自以為得計的袞袞諸公。就這樣,朱由崧被擁為帝,定年號為‘弘光’,是為弘光帝,史稱‘南明’。即位后的他追謚其父朱常洵為‘貞純肅哲圣敬仁毅為恭皇帝’,追尊嫡母姚氏為‘孝誠端惠慈順貞穆皇太后’,尊生母鄒氏為太后。然而,朱由崧一坐上皇位,便整日忙著喝酒,選美女。所以其在位僅一年多,便被叛將田維乘出賣,后被押送至燕京凌遲處死斬。而鄒太后則被馬士英挾持著逃往浙江,途經(jīng)廣德(今安徽廣德)時,知州趙景和說:“你馬士英不奉君而奉太后,居心不良心定是詐。”所以拒不接納,被擊惱的馬士英于是下令攻破城門,殺死趙景和后,又繞道來到安吉(今浙江湖州),知州黃翼圣圣肅迎道左。巡撫張秉貞傳檄訊問真假,黃翼圣回答:“閣部馬士英既然是真的,恐怕太后不會是假的?!睆埍戇@才準備迎候太后,并把總兵府騰出作為太后行宮。潞王朱常淓和群臣聞訊前往朝見,只見太后穿一身赭服,只有一名身著紫色衣服的宮女服侍在身邊,其狼狽樣子可想而知。然而,鄒太后穿著簡樸,其圣威仍在,于是她命朱常淓監(jiān)國,并下懿旨曰:“爾親為叔父,賢冠諸藩。昔宣廟東征,襄、鄭監(jiān)國,祖憲俱在,今可遵行?!辈痪?,潞王投降清兵,鄒太后則跳淮河而死。
考古發(fā)現(xiàn):1986年4月,孟津縣文管會征集到明福王朱常洵壙志一合。該志系1924年,被盜出土,其出土地點在該縣南麻屯鎮(zhèn)廟槐村南約500米處。該志長寬各79厘米,厚10厘米。志文楷書21行,滿行25字。四邊線刻飛龍紋,撰文者為朱常洵之子朱由崧。現(xiàn)墓志收藏于孟津縣龍馬負圖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