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域廣大,歷史悠久,人口眾多,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共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的地理、文化、民俗各有特色。每個省的名字后面都隱藏著一個故事。
地域?qū)拸V的中國
一、以山、河、湖等地理標(biāo)志為依據(jù)。
01 | 山西省
相對于太行山為西。明朝設(shè)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lǐng)土,所以簡稱晉。
02 | 山東省
相對于太行山為東。明朝設(shè)置山東省,因山東自古為齊魯之地,魯國為孔孟故鄉(xiāng),是儒家文化的發(fā)祥地,故以“魯”作為其簡稱。
03 | 貴州省
貴州?。阂蚴F陽北有貴山(貴人峰)而得名“貴州”。因省內(nèi)最大河流烏江古稱“黔江”,故用“黔”作為其別稱。
04 | 云南省
因地處云嶺山脈之南而得名“云南”,一說“彩云之南”。所以叫云南,簡稱云。因?yàn)槔ッ鞲浇枪糯釃?,故又簡稱滇。
05 | 黑龍江省
因境內(nèi)有最大的河流黑龍江而得名。因?yàn)榻屎诰G色,蜿蜒地流著像條游龍。簡稱黑。
06 | 遼寧省
由于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簡稱遼。
07 | 河北省
因地處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北”。太行山以東地區(qū)為河北道,明屬北直隸;清改直隸??;1928年稱河北省。因古代屬冀州地區(qū)(大禹治水時,曾以山川大勢,劃全國為「九州」,「九州」中的一個就是冀州),所以簡稱冀。
08 | 河南省
因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而得名“河南”。因河南大部分地區(qū)屬于古九州之一的豫州,故以“豫”作為其簡稱。
09 | 上海
北宋初期,這里已形成居民點(diǎn),從這里為上海洋之處,又東臨上海浦而得名。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dāng)時漁民創(chuàng)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扈」(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后來扈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10 | 浙江省
因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錢塘江盤回曲折(古稱浙江)而得名。浙江省簡稱“浙”。

11 | 青海省
因境內(nèi)有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青海省簡稱“青”。

12 | 湖北省
因地處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湖北”。因春秋時期,楚王封其子熊紅為鄂國之王,鄂國即今鄂州;清湖北省會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以“鄂”作為其簡稱。

13 | 湖南省
因地處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nèi)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故以“湘”作為其簡稱。

二、以轄區(qū)重要城市名稱組合為依據(jù)。
14 | 甘肅省
以轄區(qū)重地甘州(張掖)、肅州(酒泉)各取一字得名“甘肅”。簡稱甘。境內(nèi)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故又簡稱隴。

15 | 江蘇省
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江蘇省簡稱“蘇”,因建省時江蘇巡撫駐蘇州,故以“蘇”作為其簡稱。

16 | 安徽省
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安徽省簡稱“皖”,因建省時安徽巡撫駐安慶,安慶為皖國故地,境內(nèi)有皖山(天柱山)、皖江,故以“皖”作為其簡稱。

17 | 福建省
以轄區(qū)重地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福建”。因福建全部在閩地之內(nèi),加之境內(nèi)最大河流為閩江,故以“閩”作為其簡稱。

三、以舊行政區(qū)名稱簡化、轉(zhuǎn)化、組合為依據(jù)。
18 |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這里原為古代西夏地區(qū)。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shè)寧夏省。1958年設(sh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簡稱寧。

19 | 四川省
唐朝初年現(xiàn)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shè)東川,西川。這里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shè)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shè)四川省,簡稱川。三國時劉備在蜀地建國叫蜀國進(jìn)一步強(qiáng)調(diào)了蜀的文化底蘊(yùn),所以簡稱蜀。

20| 江西省
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境內(nèi)最大河流為贛江,故以“贛”作為其簡稱。

21 | 廣東省
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廣東”。明朝設(shè)廣東省。因古代嶺南一帶被稱為“百越”、“南越”、“南粵”,粵與越通假,故以“粵”作為其簡稱。

22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廣西”。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因廣西大部分屬于秦在嶺南設(shè)置的桂林郡,又桂林長期為廣西省省會,故以“桂”作為其簡稱。

23 | 臺灣省
古時在臺南安平存在臺窩灣族的土著部落,這一地區(qū)被稱為“臺窩灣”,清置臺灣府得名“臺灣”。清光緒年間建立臺灣省,簡稱臺。

24 | 海南省
因其位于南海,曾置海南道得名“海南”。1988年設(shè)立海南省。因海南島而得名。因秦以后稱這一帶為瓊臺、瓊州或瓊崖,又海南長期政治中心為瓊州(今??冢?,故以“瓊”作為其簡稱。

四、以城邑名為依據(jù)
25 | 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后來建省時,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簡稱吉。

26 | 陜西省
以陜塬(陜縣,現(xiàn)三門峽市陜州區(qū))之西得名“陜西”?!瓣?,隘也”,指險(xiǎn)要難以通行的地方。陜縣(“據(jù)關(guān)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間的咽喉,固以“陜”為名。簡稱陜。古代時是秦國領(lǐng)土,又簡稱秦。

27 | 北京
戰(zhàn)國時期稱薊,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8 | 天津
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里發(fā)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jì)念在這里渡河起兵取“天子經(jīng)過的渡口”之意,所以稱「天津」,簡稱津。

39 | 重慶
重慶,古名稱巴。隋改為渝州,不久廢,唐復(fù)置。北宋改為恭州。南宋孝宗即位后封其三子趙惇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惇繼皇位,半年后,升恭州為府,認(rèn)為真是“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自此后始有“重慶”一稱。重慶市簡稱“渝”,因位在嘉陵江(故稱“渝水”)于長江交匯處,加之曾長期存在渝州,故以“渝”作為其簡稱。

40 | 香港
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關(guān)。那時,香港這座小島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因?yàn)檗D(zhuǎn)運(yùn)產(chǎn)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們稱為“香港”。

41 | 澳門
“澳”是指海邊彎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又其海峽象“門”,故得名“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簡稱“澳”。

五、以民族名稱為依據(jù)
42 | 西藏自治區(qū)
以藏族為主,又在國家西南邊陲,故稱“西藏”。

43 |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是蒙古族聚居地區(qū),清朝時,為區(qū)別外蒙古,習(xí)慣上稱為內(nèi)蒙古。1947年成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簡稱內(nèi)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六、以新造地名為依據(jù)
44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jì)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清光緒年間設(shè)置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簡稱“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