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金句 第84集 生命優(yōu)勢:中國文化長壽的八個原因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們繼續(xù)講課。 昨天我做了一個過渡性的講述,就是從上一個大單元過渡到這個大單元。這個大單元的題目叫做《中國文化的長壽原因》。這個內(nèi)容是我最早于2013年10月18號,在美國紐約的聯(lián)合國總部的大廈演講的時候,建立的一個框架。那天演講以后,我上次講過,成了聯(lián)合國網(wǎng)站的第一新聞。 當時我心里還有點高興,因為這幾天世界上發(fā)生那么多的事情,各國的政要講了那么多話,怎么會讓一場文化演講成了聯(lián)合國的第一要聞?我想這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這個講題。為什么呢?全世界都想知道中國文化為什么長壽,但是實在有點搞不清楚,因為這個題目的重要性使我的演講受到了那么大的影響。 聯(lián)合國的會議經(jīng)常是會議很大,演講者也很重要,但是座位總是只有1/3,甚至于1/4,但是我那次的演講,四邊的墻壁前都站滿了人,位子是占不到了,可見中國文化這個命題實在是非常重要。它為什么長壽?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化那么早、那么早,而那么早、那么早的文化,世界上有很多,它們都已經(jīng)不在了,只有中國文化還在,所以不僅是長壽,而且是唯一長壽。 這個唯一長壽從現(xiàn)在的樣子看,好像還要好好地活下去的樣子,所以這個長壽就成了一個重大的文化懸念,文化研究這個、那個,哪有一個懸念這么大呢?橫跨了幾千年,似乎還要跨越下去,這個懸念落在中國身上。 親自講述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人應該自己來講述中國文化。但是遺憾的是,我們中國文化人過去講述的時候,也有人在世界上講過,雖然也花了很多力氣,但是永遠在講那些大概念。我曾經(jīng)提過的那些大概念,譬如我們剛健有為,我們自強不息,所以我們活得那么長,但是哪一個民族不是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呢?只不過這幾個字是中國字,但是在那演講的時候,如果變成了外文,那不就是全世界都有的條件嗎? 我們經(jīng)常會講我們是英雄無畏啦,我們是不斷創(chuàng)新啦,這些概念其實國外都有,所以就遇到了一個大問題,就是邏輯問題。我們要尋找的答案,一定是具有唯一性的、具有時效性的、具有延續(xù)性的、具有滲透性的,而且具有難于更改性的。再說一遍,具有唯一性,具有時效性,具有延續(xù)性,具有滲透性,具有難于更改性。 這一點很重要了。大家可能猛一聽,還沒有覺得我講的這個問題如何重要,但是我可以舉個例子。這一年來好多省甚至于好多地區(qū)寫了自己的文化史,叫我寫序言,這樣的邀請我大概有六七個,我看了一些,一方面非常感謝他們信任我,叫我給他們的地方寫文化史的序言,但是一看內(nèi)容我就覺得非常好笑。 他們一開始總有個概括,諸如他們那個省那個地區(qū)的文化是什么特征,這個特征照理周圍地方應該是沒有的,他們特有的。但他們概括的特性,絕大多數(shù)都是一樣的,一般就是說我們這兒的文化特征是繼承傳統(tǒng),勇于創(chuàng)新,團結(jié)拼搏,擁軍愛民……其實哪一個地方的周圍省市不是如此呢? 然后講到我們的文化品格的時候,好多省或者好多地區(qū)都講,我們是既豪邁又溫和,既樸實又深思,既忠孝又仁義。作為一個比較宏觀的文化人就想,如果中國有哪一個省說我們不是這樣的,那么你們這個概括就對了,但是問題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你可以舉出很多例子,我們的省里邊有好多基層傳統(tǒng)的例子,也有好多勇于創(chuàng)新的例子,我們那有好多豪邁的例子,也有好多溫和的例子。但問題是,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在國際上講述中國文化的時候,也要避免這些東西。我們要講我們特有的東西,我為什么在這個問題上要那么的重視呢?因為我們在講文化的特點,不是要我們聽課的人以后都要到處去演講,但是你要懂得我們中國文化的特征,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特征。 長壽的八個原因 我們能夠長壽,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優(yōu)勢,這個文化優(yōu)勢按照我的定義,其實就是人格優(yōu)勢,就是我們集體人格的優(yōu)勢。所以,我們懂得這些中華文化的長壽的原因,其實也就知道我們祖先給我們在內(nèi)心種下的那些人格優(yōu)勢。所以我希望我們所有的學員,盡管你們不到外面講課,你們也要明白,認真地明白我是誰,我們有沒有可能避開那些古代的形容詞來概括我是誰。我們實實在在地講一講中國文化為什么長壽,先不講我們的人格優(yōu)勢,先還是說它的生命優(yōu)勢。 我簡單地概括一下。本來我想用另外一個方式讓大家猜,一條一條產(chǎn)生懸念,也作為一個大的文化游戲。但是這樣的話就沒有必要了。我在北京大學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游戲,學生們都非常高興,但是這個因為聽課的范圍實在太大了,所以我現(xiàn)在就想宣布一下我當時是這么告訴外國人的,就是中國文化為什么能夠變成唯一的長壽者。有這么八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地大人多;第二個原因是從不遠征;第三個原因是追求統(tǒng)一;第四個原因是嚴于秩序;第五原因是簡化思維;第六原因是淡化競爭;第七個原因是防范極端;第八個原因是實行科舉。 現(xiàn)在我用很快的速度在把這八個原因講一遍。第一,地大人多;第二,從不遠征;第三,追求統(tǒng)一;第四,嚴于秩序;第五,簡化思維;第六,淡化競爭;第七,防范極端;第八,實行科舉。 現(xiàn)在我開始要講第一個原因,中國文化長壽的秘密——地大人多。一種文化所占據(jù)的地理體量,也是從最原始的意義上決定了這種文化的能量。地理體量變成文化能量,請大家記一記。照理說小體量也能滋生出優(yōu)秀的文化雛形,當這種雛形發(fā)育長大的時候,小體量就會變成他的一種限制、一種束縛。中華文化的體量實在是足夠龐大,如果與它同時存世的其他文化相比,這個體量的對比就非常明顯了。 根據(jù)一些專家集中的統(tǒng)計是這樣的,埃及文明它的活動的地域大概是4萬平方公里,這其中就包括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兩河文明,就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它活動的地域伸伸縮縮,總共就幾萬平方公里。印度文明它活動的地域,從印度河流域一直擴展到恒河流域,加在一起算來算去,大概20多萬平方公里吧。希臘文明的活動地域一直很小,一直沒超過1萬平方公里。如果把這些古文明的地域全部加在一起,估計30萬平方公里。 那么中華文化活動的地域有多大呢?光是黃河流域就有70萬平方公里,而且文明是延續(xù)的。加上其他眾多的文明的滋生地,我們加上長江、加上珠江、加上遼河流域,加在一起,總面積接近于五百萬平方公里。這就說明中國文化的活動面積比世界上其他所有重要文化的活動面積的總和還要大出十幾倍,甚至20倍。 請注意,大并不一定都是好的。不少文明的精致化、成熟化的過程,往往是在一個不大的領(lǐng)域里邊完成的。但是文明它有個本性,就是一定會開疆拓土。在格局初定的起點上逐步伸展的時候,地盤的大小,對于體格的大小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而體格的大小對于生命力的強弱又至關(guān)重要。 如果把古代的文明的地域和四周的蠻荒的地域相比,就像綠洲和沙漠的對比。綠洲的規(guī)模如果很小,不管它一時多么滋潤,都非常容易干枯。干枯在水系的變遷,干枯于一夜的風塵暴。但如果反過來,綠洲的面積很大,情況就不一樣了。水流的變遷就可能發(fā)生在它的范圍之內(nèi),它本身已經(jīng)自成氣候,構(gòu)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生態(tài)鏈。它當然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要它完全消亡就比較困難了。 同樣的道理,文明的地盤大,就可能成了它生命的重要的秘密。多出幾十倍的地域優(yōu)勢,轉(zhuǎn)化成了幾千年的延續(xù)優(yōu)勢。如果要用現(xiàn)在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空間和時間出現(xiàn)了能量轉(zhuǎn)換,空間變成了生命延續(xù)的能量。 好,今天講到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