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裘,中國氏族聯(lián)盟時代帝堯陶唐氏政權的五任帝。祁裘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其祖伊祁氏世居汾水流域,其父后來入贅于帝堯陶唐氏,其母則是帝堯陶唐氏的直系后代。唐堯政權四任帝姜起是其母舅,他則是帝起的親外甥。
帝江四十二年(丁巳,公元前2224年),祁裘出生在帝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堯都區(qū))。就在他出生的這一年,帝江去世,其母舅姜起繼承帝位。因此,帝起非常喜歡這個給自己帶來好運的外甥,加之祁裘又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帝起遂給他找了最好的老師,教他習文練武。祁裘稍長點后,帝起便安排他在朝中為官。因他多謀善斷又為人正直,深得百官的好評。于是,帝起在晚年時,確立他為天子繼承人。 帝起三十八年(乙未,公元前2186年),四任帝姜起病死于宮中,祁裘繼承帝位。即位后的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洪水,他因不太贊成舅父帝起的做法,認為根治水患,單純依靠拜天求神是不行的,必須對泛濫的洪水進行治理。當時,洪水沖毀的地區(qū)都是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的肥田沃土,這些地區(qū)以前一直是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的樂土,如果不制服洪水,人們就無法再回到這片樂土上去安居。于是,大家共同推舉共工氏(共工為遠古時代一個較大的氏族,其先祖可溯源于公元前7000年前的伏羲女媧時代。共工既是族民,又是國名,也是人名,因其族世代皆稱共工,史書記載混亂,極易造成錯誤,讀者讀史時當加以辨識)為治水的總指揮。祁裘深知共工氏世代為水工,對治水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便聽從大臣們建議,把治水的重任交給了共工氏。共工氏就職后,緊急召開各部落聯(lián)盟酋長會議,研究制定治水方案后,便投入了緊張的治水工作中。一場人與自然的搏斗在遠古時代的中華大地展開,這是人類向大自然的一次勇敢宣戰(zhàn)。帝裘對治水工作十分重視,曾多次親臨第一線和臣民們一起攔截洪水、開挖河道。然而,原有的河道全被海浸淤成平地,重新開挖河道十分艱難。直到帝裘去世時,洪水的治理仍成效甚微。祁裘執(zhí)政時,任命四任帝姜起的孫子姜密為首輔大臣,晚年時又把他確定為帝位繼承人。 帝裘二十一年(公元前2165年)春,帝裘偶感風寒病倒,因粗心大意沒有及時治療,致使病情加重而不治身亡,終年六十歲,其遺體葬于平陽城東(今山西臨汾市大陽鎮(zhèn)下馬莊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