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 16:12來源:證券之星“炒房炒成房東,炒股炒成股東”,很多人都知道這么一句順口溜。堅持到底,卻不一定勝利;持之以恒,卻得到失敗。在投資中,看上去的堅持,如果選錯了方向,則有可能功虧一簣。 是什么使我們面對如此結(jié)局呢?“沉沒成本”可以給出一種解釋。沉沒成本效應(yīng)在投資者之間非常普遍,在實際交易當中,人們總是將獲利良好的品種賣出,而保留那些虧損的基金或股票,更有甚者,還會對這些不斷虧損的基金股票加倉,反復買入想要“挽回損失”。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虛擬的“心理賬戶”,將獲利部分計入盈利,認為盈利應(yīng)該及時落袋為安;而虧損的股票一旦賣出,就變成了真金白銀的損失。 不愿面對損失,不肯承認自己投資決策上的失敗,在損失面前執(zhí)行“鴕鳥”策略,隨之而來的結(jié)果可能更糟糕。就如同生活中常見的排錯隊現(xiàn)象,眼見這隊的服務(wù)人員非常低效,甚至有可能隨時停止服務(wù),卻因為之前已經(jīng)投入了很多時間,于是便沒有膽量另起爐灶去排新的隊伍,看上去是為了之前的投入不變成損失,但實際上可能損失了更多的時間。 索羅斯對沉沒成本的看法值得借鑒:“我不認為這種辦法可以挽回損失?!倍苊膺@種陷阱最好的方法是自問:如果手中沒有這只股票或者基金,或者另外給你一筆錢,你會做出什么樣的投資決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最好賣了它。不能僅僅因為已經(jīng)被套住了,為了心理賬戶上所謂的“攤低成本”,就進而做出一個“錯上加錯”的決定。對于一只股票或者一只基金同樣如此,如果它已經(jīng)讓你虧損太多,而且短期內(nèi)基本面沒有改善的跡象,那與其盲目追加,換來無期限的望眼欲穿,不如快刀斬亂麻,接受沉沒成本,重新選擇標的,開始一段新的投資體驗。 [責編:gaoqingl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