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期間,學校組織了一次家訪。 老師們2-4人一組,深入到一部分學生的家庭中,通過與家長座談,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與父母互通有無,共商教育孩子的有效策略。 此次家訪,更加堅定了我的一個判斷: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家庭的影子。父母的言行、學歷、教養(yǎng)、為人處世、性格特點……都不同程度地投射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對孩子產(chǎn)生著或正面或負面或側(cè)面的影響,概莫能外。要想真正教育好學生,沒有家長的配合是萬萬不能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培根”的教育。當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接收一個孩子的時候,同時接收的是這個孩子的獨特經(jīng)歷,他們身上,已經(jīng)承載了一個家庭(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等等親友)相當多的言傳身教,這種教育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已經(jīng)深深地在孩子身上刻上了烙印。 因此,就像一棵樹一樣,如果我們不管它以前生長的地勢、溫度、水分、養(yǎng)料等條件,在移栽到我們身邊之后,想當然地用我們那把剪刀,由著我們的喜好去剪裁,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父母的人生觀、價值觀,盡管不會對孩子明說,但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卻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孩子。父母教育方式的對立,必然造成孩子的雙重性格;孩子在同學中處處以自我中心,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肯定是由于家人的遷就和溺愛;性情乖張、頑劣,來源于父母的忽視與放縱;動輒與老師對立,背后明顯可見家庭對學校、老師的誤解與敵視…… 還是教育專家總結(jié)得全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