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注:現(xiàn)在我們看到關于北宋圖片資料,大多數(shù)來自北宋徽宗宣和年間,在翰林圖畫院擔任翰林待詔張擇端所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很少有人看到清人理解的宋都汴梁繁華景象。這是本文未用常見的宋本,而是采用了清摹本《清明上河圖》的原因。
提到宋朝,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是“弱”,弱到金兵可以直抵宋都城汴梁,虜徽欽二帝北返。
這是大多數(shù)人心中的結:“靖康之恥”和“臣子之恨”。源自宋代著名愛國將領岳飛的《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在“輕武”的另一面是“重文”。宋朝或者更嚴謹?shù)恼f法是北宋,為中國古代雅致藝術的巔峰時期,無出其右者。造就一個朝代的偉大的藝術成就,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做背書。 清摹本《清明上河圖》5 宋朝在當時經(jīng)濟情況如何呢?查到比較靠譜的資料顯示: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歷史階段,共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清摹本《清明上河圖》6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占當時世界經(jīng)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頂峰時為600美元,均超過當時西歐人均的400美元,而1820年經(jīng)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英國人均GDP為1707美元。 清摹本《清明上河圖》7 北宋的國民生產(chǎn)總值,居然是清“康乾盛世”的兩倍多,都城汴梁“比漢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類士服,農(nóng)夫躡絲履”,集市“通宵買賣,交曉不絕”。 清摹本《清明上河圖》8 宋朝時四大發(fā)明占三項并開始得到廣泛使用。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博士感嘆:“談到十一世紀的中國,我們猶如來到最偉大的時期”。 清摹本《清明上河圖》9 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商品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學創(chuàng)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宋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現(xiàn)在我們看到關于北宋圖片資料,大多數(shù)來自北宋徽宗宣和年間,在翰林圖畫院擔任翰林待詔(唐初,置翰林院,凡文辭經(jīng)學之士及醫(yī)卜等有專長者,均待詔值日于翰林院,給以糧米,使待詔命,有畫待詔、醫(yī)待詔等。宋、元時期尊稱手藝工人為待詔,即由于此。明清時期待詔官職和封路相當于從九品。)張擇端所繪制的《清明上河圖》,很少有人看到清人理解的宋都汴梁繁華景象。這是本文未用常見的宋本,而是采用了清摹本《清明上河圖》的原因。 ![]() 清摹本《清明上河圖》10 陳寅恪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中國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作者志鋼認為這句話改為“中國文化造極于北宋之世”更貼切。其實,縱觀中國古代,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和北宋比民富、民樂。 早在真宗朝宰相王旦就指出:“京城資產(chǎn)百萬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簡單來講:宋朝是一個馬力強大的發(fā)動機,所謂的“積貧積弱”的印象,只是輸出出了問題,軍事輸出弱,而文化輸出卻是中國歷史最強的。 北宋是中國雅致文化的巔峰時代。 ![]() 能夠嘲笑唐代人眼貧沒見過好東西的人,只有北宋才有。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道:“唐人做富貴詩,多記其奉養(yǎng)器服之盛,內(nèi)貧眼所驚耳。如貫休《富貴曲》云:‘刻成箏柱雁相挨?!讼吕镥鲝椪呓杂兄巫愕涝??”。皆是因為北宋民間財富比前代所取得的飛躍性進步。 ![]() 這副《瑞鶴圖》是朵云軒的仿品,談不上高仿,只能說是低仿。 ![]() 這是宋徽宗皇帝的《瑞鶴圖》,上下兩幅是同一張,有色差而已??吹竭@張書畫就知道宋徽宗趙佶的文化修養(yǎng)和格調有多么的清澈和高遠了,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 上行下效,是歷朝歷代形成的風氣。宋朝的歷代皇帝一直崇尚文化品位,宋徽宗是皇帝中的極致文人,也是文人中的極致皇帝。 ![]() 元版《宣和畫譜》 千余年前的徽宗皇帝就有了文物收藏的理念,他領導編撰了《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系統(tǒng)地整理了收藏的書法和繪畫,早于乾隆編撰的《石渠寶笈》近千年。 ![]() 宋朝的臣民上行下效,除了生產(chǎn)、讀書、做學者之外,玩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的時間,民間吟詩作賦、蹴鞠、斗茶之風盛行。臣民們可以很悠閑,也可以很瀟灑,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生活品味,人人過的都很有腔調、很有滋味,販夫走卒亦然。這是一個有雅士情懷的時代~一個夢一般的朝代~ ![]() 先看一下宋徽宗用瘦金體寫的《秾芳貼》(秾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以下高清圖片可以完整地拼出全詩。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后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
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xiàn)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
這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xiàn)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
也許趙佶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但他的創(chuàng)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趙佶已把它的藝術個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yǎng),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
宋徽宗的瘦金體多為寸方 小字,而《秾芳貼》為大字,用筆暢快淋漓,鋒芒畢露,富有傲骨之氣,如同斷金割玉一般,別有一種韻味,堪稱瘦金書的杰作。
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皇帝御書的尊重。
“瘦金體”正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畫,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
畫卷后面有皇室后裔趙孟頫的題跋:“道君聰明,天縱其于繪事,尤極神妙。動植物無不曲盡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此卷不用描墨,粉彩自然,宜為世寶。然叢爾小禽蒙圣人所錄,抑何幸耶?!?/span>
橫過來看“一人”的構圖,和上圖的畫線構圖方式如出一轍,本人命名為“徽宗天下一人構圖法”,完美!
做線到這里時志鋼只能輕呼:“天”?。?! 以前只知道徽宗的畫美,竟然不知道美到了哪里?!這不是巔峰,還有什么是???
歷史在這一刻是凝固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