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過牽掛,了無牽掛」 1
有一句話說,你是誰,就會遇到誰??墒呛髞砦覀儼l(fā)現(xiàn),有時善良的人,不一定總是遇到同樣善良的人。
在我的農(nóng)村老家,曾經(jīng)出了這么一件事。兩個人是鄰居,其中一人是做包工頭的老王,他勸說隔壁家做木工的老李,跟他一同到西藏干活。
當時老王說好,只要老李好好幫他干,到了年底,一定不會虧待他。于是老李就信以為真,和他一同外出打工。
這一年老李,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好不容易熬到了快過年,但老王從來也沒提多久給他發(fā)工資。
后來老李的家里急用錢,于是他主動去問老王,多久發(fā)錢?
老王的回答卻很不厚道,各種推脫和敷衍,沒說不給,也不說給,可他分明是有錢的。
后來老李實在沒轍,跟老王鬧翻了臉,最終又等了大半年,才拿到了應該拿到的一小半工資。
剛開始老李很氣憤, 但因為雙方建立雇傭關系時,并沒有立下任何字據(jù),所以他只得無奈的選擇接受現(xiàn)實。
后來的老李,有了這樣一次教訓,就顯得謹慎很多,也很少再吃這樣的虧,為此他也懂得了,我們一定要堅守做人做事的底線,但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和你一樣善良。
學會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我們生存的需要,也是我們立身處世必須要有的能力。
2
我曾經(jīng)以為,所謂的心態(tài)好,就是在一帆風順時,告訴自己,要心平氣和的去面對所有事,可后來才懂得,越是艱難處,才越能磨礪人。
我有個朋友,她的母親在做體檢時,查出患了乳腺癌,幸好是初期,于是她準備帶母親去化療,然后再做手術,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很快她父親又查出患了腦癌,因為他身體不好,又上了年紀,醫(yī)生建議保守的醫(yī)治。
她說那時她每天下班回家,一個人躲在房間,偷偷的哭,甚至她一個人想不通時,覺得自己真的是倒霉透頂,老天爺似乎故意跟她作怪。
但第二天一大早,一走進公司大門,她就會立馬從臉上,努力擠出笑容,然后盡量做到毫不分心的去開展工作。
而在這期間,她也有過抱怨,有過不滿,有過自暴自棄的想法,可是后來她還是從這件事中熬了過來。
有一次,她居然可以開玩笑的跟我說,以前我遇到,丁點小事,都急,都煩,都覺得委屈。現(xiàn)在哪怕天真的塌下來,我也不怕了,甚至還可以做到淡定的面對它。
許多時候,我們懂得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并不是因為道理不對,而是你沒有去親自經(jīng)歷,去感受,去領會。
當然不是說,非要從壞事中去修煉,而是你要知道,其實任何人的成長,看似毫不費力,其實背后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3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你曾以為,自己堅決不可以,失去什么人,錯過什么事。
可是真到你失去以后,錯過以后,在一切遺憾中,你慢慢學會了接受,學會了自省,學會了重新出發(fā)。
曾有個稍微年長上的讀者告訴我,她曾經(jīng)有過一段不愿提及的婚姻。她和前夫,是大學同學,兩個人從談戀愛到結婚,
一起在大城市從零開始打拼,曾一起住最便宜的出租房,一起在冬天抱團取暖,一起藏在被窩里,無比興奮的盤算如何節(jié)約水電氣費。
后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但因為彼此交流的少了,想的不一樣了,成長的步伐不一致了,于是她前夫主動提出了離婚。
剛開始她堅決不同意,歇斯底里的跟他鬧,想著要一輩子纏著他,哪怕痛不欲生也要他捆綁在一起。
可人都是這么走過來的,有過執(zhí)著,才能放下執(zhí)著,有過牽掛,才能了無牽掛。最終她選擇了放過他,也放過了自己。
而當她決定把自己的心敞開的那一刻,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失去他,失去的不是全世界,而是又重新得到了全世界。
“放下”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又談何容易。 許多時候,但凡可以坦蕩面對一切的人,并不是生來如此,而是在許多心酸痛苦中,慢慢修得了一顆平常心。
4
許多人都渴望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在識人辯事時,有一雙慧眼,少走彎路,少吃虧,少被騙。
在面對不如意時,有一顆從容的心,不慌張,不心煩,不意亂。在面對失去時,有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淡然的去選擇和取舍。
可這一切,都不是憑空而來,也無法輕易得到,更不是隨意就能擁有,你得在不好的人和事中,去反思,去雕刻,去不斷的重塑自己。
記得《傳習錄》中,明代大儒王陽明和弟子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弟子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王陽明答:是徒知靜養(yǎng)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時,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旁人遇事時,我們以旁觀者的身份,足夠理智,清醒和智慧,總是能說出頭頭是道的大道理。
但當自己成了當局者,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手足無措,就暴躁易怒,就沒有了主意。
其實問題還是在于,我們遇的難,扛的壓,吃的苦太少,又或者是我們本能的去逃避它們。
其實大多數(shù)時候,格局都是被委屈撐大的,成功都是被磨礪出來的。
你過去的經(jīng)歷,今天的閱歷,都在打造一個未來更加開闊,豁達,坦蕩的自己!
作者:李思圓,微信公眾號:溫暖的女子(ID:wennuan-312),新浪微博:@飲水-思圓,新書《生活需要節(jié)奏感》正在熱銷中。專欄作者,寫安靜從容,有溫度,有力量的原創(chuàng)暖文。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在當當網(wǎng)購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