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心下痞滿、惡心、反胃、嘔吐、反酸等癥狀,辨證屬于脾胃不和、寒熱錯雜的,合適使用此處方。 藥有姜半夏、黃芩、黃連、干姜、人參、大棗、炙甘草組成;一般人參可用黨參代替,用量15~30克為宜,半夏用姜半夏合適,有和胃止嘔的功效,15~30克合適,干姜6~15克,黃芩10~15克,黃連相對比較苦寒用量不宜過大,3-6克為宜,大棗15~30克,炙甘草6~10克。 這首方子用于是脾胃虛弱,寒熱錯雜導(dǎo)致的胃脹、反酸、惡心、反胃、嘔吐癥狀,包括反復(fù)的口腔潰瘍,或心煩、焦慮、煩躁等癥狀都適合使用此方。 現(xiàn)在一些研究,這個方子有良好的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作用,能保護胃粘膜抗?jié)?,抑制門螺旋桿菌,所以適合用于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療。 但中醫(yī)還是講究辨證,尤其是寒熱錯雜的胃氣上逆的癥狀,有心下痞滿的癥狀,比較合適使用此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