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道路中間行駛的電車是80年代初老沈陽的回憶 路邊的修鞋攤,兩個年輕女子正在與修鞋匠討價還價 路邊修理自行車的攤位。在曾經(jīng)中國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是人們心目中的三大件。在當時縫紉機是最貴重的,價格差不多在170元,手表則是最便宜,大約在120元,自行車則處于中間地位。每天上下班的時候,城市里自行車形成的壯觀景象讓現(xiàn)在許多人都記憶猶新。 當時商店櫥窗里展示的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則還是許多家庭承受不起的商品。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臺西德產萬寶牌14寸黑白電視機的價格是666元,香港產三波段收錄機的價格是228元,江蘇產的收唱機的價格則為186元。 在當時中國人已經(jīng)熱衷于攝影,只不過大多數(shù)人使用的都是雙反相機。 路邊的鐘表儀器修理店 位于中央路(現(xiàn)在中街步行街)的光陸電影院。當時正在上映的是一部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影片《好事多磨》。在當時中國有著大批16歲至20歲的待業(yè)青年,他們無處可去,整天混跡在社會上游蕩。 在小西門購買雞蛋的老婦人 在小北門購買大蔥的人群。大蔥底部帶著的泥漿和被擇選丟棄的大蔥讓這一片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