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很多文章都在呼吁大家,要學會對別人“say no”,學會拒絕別人。 但是有的時候,道理我們都懂,可是我們天生不擅長拒絕別人,更不知道該如何不傷感情的拒絕他人。 這種呼吁大家學會拒絕別人的文章看過了,以至于自己內(nèi)心都會感到自卑。 因為自己天生就是那種,特別在乎別人感受的人,所以難以拒絕他人。 而這么多文章又告訴自己,不懂得拒絕別人就活該受這么多委屈,反而讓自己更加焦慮了。 在電影《愛你,西蒙》中,有一個女孩也有同樣的苦衷。 女孩說:“我天生注定會特別在乎對方,即使這讓我倍受煎熬,但我依然無法改變。” 其實,首先我們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必要為自己難以拒絕別人而感到難過。 因為拒絕這種行為,本身就有點違背人類本能。 我們?nèi)祟惖倪M化史中,就是依靠善于與別人合作和受到部落人喜歡的人才能生存下來。 所以,當我們有拒絕行為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感到內(nèi)疚。 點頭說可以絲毫不費力氣,但是搖頭說不,就需要消耗一個人更多的能量。 學會不傷感情的拒絕別人,絕對可以稱得上高情商的人。而想要做到不傷感情的拒絕別人,一定要明白幾個道理。 真誠 清晰地拒絕,并說明自己拒絕的原因。拒絕別人的時候,最忌諱模棱兩可。 在生活中,我聽到最多的拒絕理由就是:“不是我不想幫你,是我實在幫不了?!?/span> 這個理由可以稱得上是最蹩腳的謊言之一了,虛偽且心寒。 還有一些人在拒絕別人的時候,猶猶豫豫,吞吞吐吐,更讓人討厭。 我觀察了很多人,發(fā)現(xiàn)所謂高情商的拒絕,無論編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墊背的,給別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譜、易生變。 拒絕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現(xiàn)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裝。 如果你無法干脆了當?shù)木芙^別人,還在表面上假裝為別人著想,其實才最讓人心寒。 往往讓人不舒服的并不是拒絕別人這個行為本身,而是你在拒絕時的態(tài)度和語言。 只要態(tài)度真誠,語言平和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別人其實不會感到不舒服。 因為別人提出請求的時候,心里就已經(jīng)做了被拒絕的最壞打算。 如果你為了掩飾自己,讓自己臉上有光而虛偽地說話,還不如冷冰冰的說“我就是不想幫你”呢。 你不想付出還想當好人,世上哪有這么便宜的事。 適當補償,提出第二方案 真誠的態(tài)度往往能不解決絕大多數(shù)的問題,但是還有一種很煩人的情況——請求幫忙的人很無賴。 生活中有一部分人是屬于“老賴”類型的人,你幫他一次兩次是情分,他卻當成了本分。 對于這種人,一般來說我的建議就是直截了當?shù)恼f:“我就是不想幫你?!?/span> 但是畢竟這個社會是人情社會,沒有那么灑脫的人可以不顧情分不顧臉面的直接拒絕別人。 這個時候,首先還是真誠的提出拒絕并說明理由,然后如果你還想維持這段關系,你可以提出“適當補償”。 以前上學的時候,有一個舍友特別討人厭,什么東西都要管我借,什么忙都讓我?guī)?,自己卻什么都不干。 但是畢竟是一個宿舍,大家要一起生活幾年時間,撕破臉當然不好。 后來有一次,我買了一個香水,她聞到覺得特別好聞,就天天噴我的香水。 有一天,她又借我的香水,我就直接對她說: “不行,我沒辦法借你了,因為這是我家人送我的禮物,我舍不得用了,不過我看到最近這個香水在網(wǎng)上打折,力度很大,要不你從網(wǎng)上買一個吧。” 先清晰的拒絕可以降低對方的期待,此時你再提出一個你能承受、對方也能接受的補償方案,就會沒有那么失望。 事實上,很少有人因為被干脆地拒絕而把對方拉入黑名單。 人們只會反思自己,重新評估雙方的關系,尋找舒服的點位繼續(xù)交往,這是一個雙贏的結(jié)局。 所以啊,別再害怕拒絕別人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