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睡眠不佳的情況,很多人都以服用安眠藥來調(diào)整睡眠,甚至服用安定之類抑制中樞神經(jīng)興奮的藥品,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長久容易對藥物產(chǎn)生依賴?,F(xiàn)對平時常見的睡眠不足的三種情況進行了歸納,提供簡便易行的茶飲方,供患者選用。 一、肝胃不和 癥狀:兩肋脹痛,胃脹,厭食,惡心,飽嗝連連,一不順心就想發(fā)怒,喜歡嘆息。 處方:陳皮20克,竹茹8克,柿餅15克。 將陳皮、竹茹、柿餅同時放入鍋內(nèi),加入清水約1000毫升,用文火煎約20分鐘,濾出藥汁,再煎一次,合并煎液,用潔凈的細紗布過濾得澄清的液體。藥液加入白糖,攪勻即成,時時飲用。 中醫(yī)認為,“肝主疏泄”,“胃主受納”。脾胃的受納、腐熟、運化,需要肝的疏泄功能輔助。如果肝臟的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食物不能迅速地被消化掉,濁氣就無法下降,心神也就得不到濡養(yǎng)。本方藥味少,性平和,多是藥食兩用之品。寒溫并用,使清中有溫,清而不寒,清胃降逆功效較為顯著,疏肝和胃,以助安眠。 二、心腎不交 癥狀:失眠伴有頭暈健忘,耳鳴心慌,早泄夢遺,口干潮熱,腰酸腿軟,脫發(fā)等癥狀。 處方:百合、淮小麥各30克,蓮子肉、夜交藤各15克,大棗10克,甘草6克。 藥材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鐘,濾汁,存入暖瓶內(nèi),不分次數(shù),代茶飲。此方可益氣養(yǎng)陰,清熱安神,調(diào)理心腎。 三、濕熱中阻 癥狀:口干口苦,胸脘脹痛,面色晦暗,便秘尿黃,愛喝酒,舌苔厚膩。 處方:小麥、薏苡仁、玉米須各30克,酸棗仁、茯苓各20克。 藥材冷水浸泡半小時,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鐘,濾汁,存入暖瓶內(nèi),不分次數(shù),代茶飲用。 濕熱中阻的一個主要病因就是飲食不節(jié)、飲酒過量。酒屬濕屬熱,最容易導(dǎo)致濕熱內(nèi)蘊。濕熱阻滯在中焦,就會導(dǎo)致脾胃的升降功能失常,心神也就得不到濡養(yǎng),心神失養(yǎng)于是就失眠了。在控制飲酒的同時服用上方,可以起到清熱化濕,和中助眠的功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