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李
李姓的影響有多大?可能李姓人士自己都不甚了了。先賣個關子,這一姓,曾改變了我們的一個風俗習慣。初二,由也許你不知道她姓李的央視新聞主播文靜,開講“李姓”↓↓ 姓氏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文脈,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據(jù)了解,姓氏是標識家族來源和血緣關系的文字符號,起源于上古,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宗族觀念的外在表征,深深植根于社會倫常秩序,更是記錄了華夏民族繁衍生息與形成發(fā)展的歷史脈絡。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姓氏有10000多個,如今仍在使用的6150個左右。目前王姓、李姓戶籍人口數(shù)量均超過1億,"王 李 張 劉 陳 楊 黃"占據(jù)前七把"交椅"。 每個人一出生就傳承了家族姓氏,你了解自己與生俱來的姓氏嗎?初一到初七,《夜讀》推出特別策劃百家姓之"王 李 張 劉 陳 楊 黃"專欄,集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好聲音,趣解全國七大姓氏的起源典故。 尋根問祖,探究自己的姓氏史,就是追溯中華文明的血脈史。團圓之際,銘記自己的名字寓意,方知父母寄托了怎樣的深情。
《李姓影響有多大?》 出自《錢文忠解讀百家姓》 作者丨錢文忠 李姓的來源相當復雜,其中最浪漫的一種說法是出自皋陶。皋陶是虞舜時的司法官,當時這個職務叫理官,他的后代一直世襲這一職務,便以"理"為姓。 商紂王時,皋陶后人理征,因執(zhí)法如山惹惱了紂王,招來殺身之禍,理征的妻子契和氏便攜幼子理利貞出逃。逃難途中幾乎餓死,到了一棵李子樹下,靠食李子得以存活。后來為了表達對李子樹的感恩之情,就由"理"改成了"李"。
△皋陶,"中國司法鼻祖",與堯、舜、禹被奉為"上古四圣"。圖自網(wǎng)絡 另外一個說法,沒有李子什么事兒。根據(jù)《姓氏考略》,周以前沒有李姓。李最早見于史籍姓名的,是老子李耳。李耳或許也是理利貞的后裔,不知道為什么,到他這兒就由"理"改成"李"了。
△老子畫像 李姓的族源相當復雜。唐朝時,李成了國姓,有很多人就被賜姓為李。比如徐、安、杜、郭、麻、鮮于,這些姓氏中很多人都被賜姓為李。 李姓當中有一支非常重要的洛陽李氏,其實是鮮卑族之后。鮮卑族被賜姓為李不僅發(fā)生在唐朝,更早的時候也有過。還有,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南方蠻族叛亂后,因為當?shù)氐拿褡宥紱]有姓,就賜了很多姓給他們,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改姓李。
△唐三彩俑群 尤其讓人稱奇的是,在李姓當中,還有一部分是猶太人,這個可能連姓李的朋友都不知道。猶太人進入中國始于唐朝,這是中外文化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 到北宋中葉,進入中國的猶太人越來越多,主要散居在洛陽、南京、杭州、寧波、泉州,其中以河南開封人數(shù)最多。
△河南開封鼓樓 李姓發(fā)源于今天河南鹿邑一帶,這是沒有什么爭議的。后來,其中一支遷到了隴西一帶,又分出三十九房。在英文里這叫"家族樹",就像樹干、樹枝、枝杈,一支支分出去。三十九房中的一房后來遷到了趙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鄲一帶,再后來這一房又分成東、南、西三支。所以李姓分得非常厲害。 到了西漢,李姓開始遷往山東、江西,東漢時,遷往西南,其中有很多原本是漢族的李姓,甚至加入到白族、苗族、壯族、彝族等兄弟民族中。三國以后,李姓就已經(jīng)分布全國了。 唐朝有一次非常重要的黨爭,叫牛李黨爭——姓牛的和姓李的吵起來了。李派首領李德裕后來被貶到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這樣,他的子孫就留在海南了,成為海南島上李姓的始祖。
有說法稱,李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的政權最多,稱帝稱王者達60多人,所以李姓聲威顯赫。但也正因為如此,給老百姓也帶來很多麻煩。 根據(jù)《酉陽雜俎》記載,由于李姓是國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鯉魚的,抓到鯉魚以后,必須放掉,如果膽敢販賣鯉魚,重打60大板。
△唐高祖 清人繪 這個禁忌還算是比較高雅的,還有一件事,可能就不太雅了。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什么?李虎。所以,老虎當然是不許吃的,當然一般也吃不著。這還不算,還不許人說"虎"字,得用別的字代替。哪個字呢?"馬"。 這個"馬"字不是重點,重點是一個過去咱們都常用的物件—馬桶。其實早在漢朝的時候,馬桶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只不過一直以來不叫"馬桶",叫"虎子"。到了唐朝,由于要避諱李虎的名字,"虎子"就改叫"馬子"了。再到了后來,這物件又改叫"馬桶"了。 你看,李姓的威風,甚至改變了我們的風俗習慣。 講述者丨李文靜
文靜,本名李文靜,現(xiàn)任央視新聞頻道主播。曾獲金話筒獎,主持風格頗具個性。 讀完這篇,還是挺感慨的。 姓名是我們一生的標簽,可我們對于自己的姓氏真正又有多少了解呢?在這篇文章里,我就讀到了新鮮的、有趣的,甚至令我驚奇的和驚喜的。 都說個人之于歷史長河,如滄海一粟。姓氏文化,恐怕就是個人與歷史最容易建立聯(lián)系的方式之一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