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不平衡丨為什么自己比別人做的對,但別人比自己過得好 ![]() 小李是一名鄉(xiāng)鎮(zhèn)公務(wù)員,男性,約35歲,工作認真勤奮,但是人緣卻一直不好。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單位,他總是看不慣這個、不認同那個,弄得家里人都煩他,同事們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時間長了,小李感覺自己越來越痛苦。為了走出目前的窘境,他預約了度麥學苑心理關(guān)愛中心的一對一咨詢。 在與心理咨詢師交流的過程中,小李訴說了自己多年來的痛苦。原來,小李的家教很嚴,養(yǎng)成了他為人坦誠、真實無偽的性格。但是,進入職場以后,他發(fā)現(xiàn)周圍的人和事與他的價值觀念產(chǎn)生了嚴重沖突。對于這一切,他無法認同,卻又無力改變,就陷入了糾結(jié)和痛苦中。而看著周圍他認為虛偽的同事得到晉升,自己明明工作認真又實在,領(lǐng)導和同事們卻反而不愿意和他交往,就越來越覺得心理不平衡。 在單位如此,回到家里還是這樣。小李的妻子是個業(yè)務(wù)員,整天與客戶周旋,非常善于“看人說話”,因此業(yè)績很好,收入也高。對于妻子這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做法,小李從心底里排斥,但卻又無法否認妻子的成功。面對這種情況,小李的心理更不平衡了。 小李說完后,心理咨詢師問了他一個問題:“聽你說了這么多,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你一直覺得心理不平衡,但你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心理不平衡嗎?” 小李說:“我知道??!因為明明是我做得對,別人做得不對,但他們反而過得比我好,我當然心理不平衡了!” ![]() 心理咨詢師提醒小李:“你認為自己做得對,別人做得不對,那你認為對與錯的標準是什么?” 小李理所當然地說:“他們就是不對!因為做人就應(yīng)該一是一、二是二,實實在在!” 聽小李這樣說,心理咨詢師告訴小李:“對與錯沒有絕對的標準,你這樣想,不代表別人也這樣想;你認為對的,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span lang="EN-US"> 在接下來的咨詢中,小李逐漸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歷程,也有自己的價值標準。自己之前的心理不平衡,是因為他“總是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小李懂得了人生的三件事:比如陰天下雨,這是老天的事,誰也無法改變,我們只能順從;再就是別人的事,別人肚子疼,自己替別人吃藥不管用,只能尊重;最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肚子餓了,只有自己吃飽才行,這才是自己應(yīng)該做的,所以要多關(guān)注自己! 懂得這三件事后,小李意識到自己從前之所以心理不平衡,就是因為他 “忽略了自己的事、卻總想管別人的事”。 咨詢結(jié)束的時候,小李向心理咨詢師表示感謝。他說自己以后會分清楚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多關(guān)注自己、多尊重別人。 ![]() 咨詢體會:人生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順應(yīng)老天的事,尊重別人的事,管好自己的事,才能在關(guān)系里找到平衡的心態(tài),更好地接納他人、也更好地經(jīng)營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