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明1* 金佳美2 曲俊樸*整理 (1.上海市東方醫(yī)院心超室 2.上海市華東醫(yī)院超聲科 *內(nèi)蒙古超聲影像研究所) 病例: 患者12歲,男性;主訴:無明顯誘因下暈厥一次;現(xiàn)病史:患者于12天前無明顯誘因下突感胸悶、胸痛,并暈厥一次,約2分鐘,恢復后患者無不適。病程中患者無發(fā)熱,無活動后胸悶、心悸。 基本資料: 體格檢查:神清,氣平,雙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未聞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07次/分,竇性心律,心臟聽診未及明顯心臟雜音;腹平軟,無壓痛、反跳痛,無肌緊張。肝、脾肋緣下未觸及,雙下肢水腫。 心電圖:竇性心律,T波改變;胸片:心影不大。 門診以“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待排'收住入院。 超聲心動圖檢查圖像: 圖1示:房室內(nèi)徑正常,室間隔及左室游離壁不厚;靜息狀態(tài)下室壁運動未見明顯異常。
圖3示:外側(cè)乳頭肌顯著肥大,內(nèi)部回聲異常。
超聲心動圖檢查所見: 二尖瓣前外乳頭肌明顯增粗,增粗的前乳頭肌上可見突起的附加回聲;二尖瓣形態(tài)及活動尚可。一個內(nèi)部回聲不均勻、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條索樣回聲,自乳頭肌起,經(jīng)二尖瓣腱索、前葉、左室流出道、主動脈瓣上下分布。該回聲隨心搏有一定的活動度;主動脈瓣形態(tài)及活動無明顯異常,彩色多普勒示微量主動脈瓣反流。 超聲心動圖診斷: 二尖瓣前外乳頭??;經(jīng)二尖瓣腱索、二尖瓣前葉前方、直至主動脈瓣不規(guī)則附加回聲,考慮為腫瘤性可能大。 CT檢查圖像:
CT診斷: 左心室占位,粘液瘤可能。 手術所見: 術中所見:右房及主動脈根部切口,切開房間隔暴露二尖瓣,探查如上所述,予以仔細剝離腫瘤,保留二尖瓣腱索及瓣下結(jié)構(gòu);見左心室內(nèi)腫瘤,自二尖瓣前外乳頭肌,與二尖瓣腱索融合,直至主動脈瓣,腫瘤侵入堵塞右冠開口。 病理切片及診斷:
病理學診斷: 心臟乳頭狀纖維彈力組織瘤。 討論: 心臟乳頭狀纖維彈力組織瘤(cardiacpapillary fibroelastoma,CPF)。又稱:心內(nèi)膜瘤、心臟乳頭瘤、心臟瓣膜乳頭狀瘤、心臟乳頭狀彈力纖維瘤、心臟彈性纖維錯構(gòu)瘤、心臟乳頭狀纖維瘤、心臟巨蘭伯贅疣(GiantLamblia ’s excrescence of heart )[1]。 多見于成年人,約55%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少見于小兒。發(fā)病原因不明,有看法認為此病是由于長期心臟機械性損傷之后心內(nèi)膜變性過程的一種表現(xiàn)。 發(fā)生部位:可生長于心內(nèi)膜的任意位置。多累及心臟瓣膜??蓡伟l(fā)或多發(fā)。發(fā)生于房室瓣膜時,通常腫瘤向心房面突出。發(fā)生于半月瓣,則腫瘤可向心室或動脈內(nèi)突出,可引起冠狀動脈開口阻塞而發(fā)生猝死[2]。 形態(tài):腫瘤表面呈乳頭狀,類似???,有短蒂。 鏡檢:見蒂中心為致密結(jié)締組織,周圍為一層疏松結(jié)締組織,表面襯蓋增生的內(nèi)皮細胞。在疏松結(jié)締組織中包括酸性多糖物質(zhì),包繞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少量平滑肌細胞,偶見單核細胞。中央膠原纖維束夾雜有細網(wǎng)狀彈力纖維。 通常體積較小,也有體積達4cm者。形態(tài)不規(guī)則,可發(fā)生于心內(nèi)膜面任意位置,通常累及心瓣膜;病人多無明顯癥狀,極個別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現(xiàn)或低熱,此時患者易誤診為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診斷:超聲心動圖可基本診斷。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可確立診斷。 預后:病人往往因冠狀動脈栓塞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腦栓塞引起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腫瘤發(fā)生在瓣膜上可引起堵塞致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引起冠狀動脈口堵塞而引起急性冠狀動脈機能不全而猝死[3]。 鑒別診斷: 應與老年人心臟瓣膜上的Lamb贅生物相鑒別。此贅生物常位于主動脈瓣Arantiv氏結(jié)、房室瓣的閉鎖緣,常為多發(fā)性,贅生物不含酸性粘多糖,不含有平滑肌細胞[4]。 應與息肉狀粘液瘤累及瓣膜時相區(qū)別。后者多見于小兒,組織結(jié)構(gòu)不同,可以鑒別。 參考文獻: [1]. Fanxia Meng, Jing Ping Sun, Ming Chen, et al. AnUnusual Cardiac Fibroelastoma Case. Circulation. 2014, 130(6): 520-522. [2]. Novaro GM, Cabrales RE, Boyd WD. Mitral valvepapillary fibroelastoma: surgical considerations. 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2006, 14(3):e58-9. [3]. Moustafa S, Sauvé C, Pagé P, Serri K. Incidentalfinding of a papillary fibroelastoma of the mitral valve chordae. Eur JEchocardiogr. 2008, 9(5):745-6. [4]. Kondruweit M, Schmid M, Strecker T. Papillaryfibroelastoma of the mitral valve: appearance in 64-slice spiral computed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echocardiography. Eur Heart J. 2008,29(6):83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