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望江南。 本名《謝秋娘》。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02:卜算子。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hào)。駱賓王寫詩好用數(shù)字取名,人稱“卜算子”。 0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后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chuàng)慢詞,《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于晏殊。 04: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后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05:長相思。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06:丑奴兒。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贰K酝ǚQ《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07:搗練子。 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diào)。 08:定風(fēng)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fēng)流”一語。此調(diào)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fēng)流》/《定風(fēng)波令》等。 0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0:風(fēng)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fēng)入松》歌,后取用為詞調(diào)。 11:八聲甘州。 依唐邊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韻,故名八聲。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shí)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減字浣溪沙。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shù)語,一般填詞應(yīng)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jǐn)?shù)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些詞實(shí)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 此詞最早創(chuàng)于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14:漁歌子。 又名《漁父》。唐教坊曲名,詞調(diào)由張志和創(chuàng)制。 15:六丑。 周邦彥自創(chuàng)。后人覺《六丑》不雅,易名為《個(gè)儂》。傳說當(dāng)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 李師師說:“這曲子叫《六丑》,周邦彥寫的新調(diào)?!?/p> 徽宗召見周邦彥時(shí)問:“為何取名《六丑》?” 周邦彥答道:因?yàn)樗鼪_犯了六個(gè)宮調(diào).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diào).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diào)的名字。 16:六州歌頭。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shí)入詞牌。 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統(tǒng)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17: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18:賣花聲。 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 此曲最早創(chuàng)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 其內(nèi)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diào)發(fā)展為長短句,內(nèi)容也更廣泛。 19:滿庭芳。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20: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21: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后人用其名為詞調(diào)。 22: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shí)創(chuàng)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后改用為詞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