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位同事,人送外號“大飛哥”。大飛哥是一名在北京土生土長的東北人,能嘮會躺愛顯卡。人上了年紀總是喜歡聊過去的事,大飛哥也不例外。閑暇之余聊起天,大飛哥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當年我沒來ZOL的時候,偶遇8800GTX,興奮的**都*了(原話太直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F(xiàn)在我手里有8張RTX2080Ti,一點感覺都沒有了。說完震了一下手指,抖掉了煙灰。我們打趣道,是不是*多了,哈哈。大飛哥只是一笑,嘬了口煙,仰天45°吐了口憂傷的煙圈。 · 機緣巧合下的驚喜 我和大飛哥聊的算是比較多,年底大掃除,我倆一塊收拾堆積舊物的柜子。倆人灰頭土臉不想說話,偶爾吐槽一番,聊勝于無。偶然翻到一主板盒子,似乎是八九年前的東西。我是新兵蛋子,所以感觸不多。扭頭發(fā)現(xiàn)大飛哥眼眶已經濕潤,都是熟人我也不好趁虛而入,所以裝作沒看見挑起話頭?!按箫w哥,這玩意還能用嗎,太老了?!蔽冶M量放松一些,語調也略有嫌棄之意。大飛哥并未回我,用手抹去盒子上的灰塵,盯了約5秒,小心翼翼翻開。那盒子像被喚醒一樣發(fā)出“咔”的一聲,陽光灑在多年未曾露面的主板上,異常閃亮。 大飛哥將盒子輕放在旁邊的干凈桌子上,麻利的搓了一下手上的灰塵,顫顫巍巍的伸手輕撫了兩下主板。我見大飛哥如此鄭重,就沒再說話。六分之一柱香之后,大飛哥把盒子遞給我說:“回去攢個機,好了告訴我?!彪S即掩面離去,留我一人懵逼。 微星890FXA-GD70 雖然此情此景的大飛哥略顯可愛,但我還是摸不著頭腦。不管這些了,我打開盒子,發(fā)現(xiàn)竟是板U套裝。U的表面凈是歲月的痕跡,一時也辨別不出型號。主板倒是標識的非常清楚,微星890FXA-GD70,有著一副高端的模樣。主板上有四個DDR3槽,好在我手上有兩條4GB閑著,再配個電源和硬盤,難度并不是很大。 當年的高端產品 我放下大掃除的活兒,查了一下主板的信息。我的乖乖,微星890FXA-GD70可是2010年AMD旗艦主板,可以上AMD 6核處理器,這不禁讓我對那顆型號不明的U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年微星890FXA-GD70相當強悍,有著4條PCI-E 2.0 X16顯卡插槽,最高支持四張顯卡同時運行;另外它還有USB3.0和原生支持SATA3,雖然在現(xiàn)在看來相當可憐,但在9年前,這可是讓人驚掉下巴的規(guī)格,大飛哥都會抖一抖。 不過讓我不理解的是,當年AMD主板都有集成顯卡,為何微星890FXA-GD70沒有?我只好找大飛哥要顯卡。本想著不是RTX2080Ti,也得是Readon VII,結果大飛哥翻箱倒柜拿出一張有著紅色PCB的盈通G8400GS-TC512戰(zhàn)神版。大飛哥表情略有遺憾,說:“我這沒2010年的卡,這卡2008年停產,也算應景。”我拿著這張單薄的卡回到座位,自我安慰道,怎么也有512MB的顯存,不差。結果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我還是太年輕了。 盈通G8400GS-TC512戰(zhàn)神版 · 完美到令人滿足 我麻利的將平臺搭了起來,主板、處理器、顯卡已經有了,內存用了兩條海力士4GB DDR3-1600,電源用了航嘉冷靜王鉆石版,400W完全足夠。本想著保持復古的感覺,上一塊320GB的機械硬盤,但那貨實在是太慢了,最終還是選了閃迪加強版SSD,容量120GB,另外我又翻出了一塊東芝30GB SSD,作為從盤。一切準備就緒,就等這一螺絲刀下去能否點亮。 搭起的平臺 我遇到了第一個問題。一般情況下,我都是用螺絲刀短接主板開機,但我怎么也沒找到該短接哪。微星890FXA-GD70右下角有兩個圖標,標注著“easy button”。主板剛到手那會兒我還吐槽,微星真是偷工減料,居然在“button”的地方不裝“button”,就印個圖標。后來知道真相的我連忙給微星道歉,原來那幾個圖標竟是觸控的,一點即開機。2019年的我依然對這個設計感到新鮮,同時對我的無知感到無地自容。 開機非常順利,先進BIOS看看這個神秘的U到底是什么型號。我的手在鍵盤上熟練的操作著,U的型號也逐漸明了。這顆U并不是6核產品,也不是4核產品,而是雙核AMD Athlon II X2 245(后簡稱速龍245)。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當年的入門級產品。入門處理器搭高端主板……就這樣吧,點亮就不錯了。 AMD Athlon II X2 245 紐扣電池沒電了 主板放置的時間太久,紐扣電池早已彈盡糧絕。我換上新的,準備裝個Windows 10。整個過程都異常的順利,先切換AHCI,然后引導U盤啟動,然后安裝系統(tǒng)。很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浮現(xiàn)在眼前,從畫面的拉伸來看,顯卡驅動還得裝。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進了系統(tǒng)連上網,Windows 10自動更新的過程中,我打開了任務管理器,看看這顆U能否扛著住Windows 10。不出所料,在Windows 10更新和Defender的雙重摧殘下,速龍245的使用率一直維持在100%。 這可怕的占用率 摧殘著,摧殘著,更新來了,驅動的腳步近了。經過令人興奮的三四次黑屏之后,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點了重啟。屏幕再次被點亮,完全沒有不兼容的地方,這老平臺完美的令人滿足。 · 娛樂跑分讓我懷疑人生 此時的我已經“磨刀霍霍向豬羊”,不跑分豈不是和沒有向全國人民拜年一樣可惡?AIDA64、Cinebench R15雙擊之,溫度很正常,由于沒有進行超頻設置,所以速龍245最高主頻2.9GHz;Cinebench R15跑完,多核169cb……,和目前銳龍?zhí)幚砥鞯膯魏诵阅艽虻牟幌嗌舷拢銇砦彝ㄤJ龍NB?。?。既然已經是這樣的結果,我覺得后續(xù)測試也就算了吧。就在我準備告知大飛哥平臺已經攢好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獨顯的顯存只有128MB。 硬件規(guī)格 
 Cinebench R15多核分數(shù) 于是我遇到了第二個問題。這盈通G8400GS-TC512戰(zhàn)神版命名標著“512”,咋顯存只有128MB呢?我想到的是,會不會是BIOS設置的不對,回頭翻了一圈發(fā)現(xiàn)和BIOS沒關系。于是我請教了大飛哥。 
 TC512并非512MB顯存 大飛哥先吸了一口煙,灼燒部分發(fā)出火紅色的光彩,隨即顏色黯淡下來,變成灰蒙的煙灰。大飛哥的鼻腔內飄出兩縷青煙,青煙散去,大飛哥揮著夾著煙的手,咳了一聲說到:“盈通這卡的顯存確實只有128MB,標的TC512呢,其實是占用內存384MB。那個TC512啊,TC是一種把內存當作顯存使用的技術而已。那會兒網絡不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亂!”我的冒然造訪就像一顆小石子,在大飛哥記憶的湖里碰出一陣漣漪。 不跑分總覺得有些許遺憾,這時我忽然想起了魯大師。作為小白最愛的檢驗硬件利器,此時不用更待何時。硬件部分看一下就可以了,重點是跑分。經測試,這臺來自2010年的產品跑出了39112分,擊敗了全國11%的用戶。整機性能與搭載i7-8550U的產品只差1分,處理器部分干掉了i7-4500U,顯卡部分干掉了GT325M。加粗的滿意! 
 魯大師檢測的硬件規(guī)格 
 39112分擊敗了全國11%的用戶 
 整機性能與搭載i7-8550U的產品只差1分 
 處理器干掉了i7-4500U 
 顯卡干掉了GT325M 11%是什么概念?2018年6月,魯大師對外公布每月活躍用戶9750萬人次,注意是每月。在綜合性能排行部分也標出了近一個月共51746507人跑分。只參考這項數(shù)據(jù)的話,目前依然有不少于570萬人的電腦性能弱于這臺主機。考慮到魯大師的數(shù)據(jù)庫內應該遠高于我們參考的數(shù)據(jù),即使增加一倍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通過魯大師的得分我得出一個結論:DIY市場還是有很大的換新空間! 是嗎?娛樂一下而已。 · 讓人想起那段歷史 考慮到大飛哥已經被這臺主機勾起當年的回憶,時不時看到大飛哥眼眶里有淚珠打轉,似乎有無法自拔的征兆,我決定晚些時候再去拜訪。不過大飛哥的種種表現(xiàn)讓我好奇當年的歷史。 2010年,距離英特爾發(fā)布歷史性的產品Core 2 Duo處理器已經過去四年了。這四年里,英特爾“扣肉”以橫掃千軍之勢,一手將奔騰D送進歷史的車輪下。同時如日中天的AMD也受到影響,隨后降價迎戰(zhàn)英特爾。 
 Core 2 Duo處理器的問世扭轉了當時的局面 2010年,英特爾的優(yōu)勢已經相當明顯,兩者在中低端市場打的不可開交。速龍245作為入門處理器中不錯的一款,正面迎戰(zhàn)奔騰雙核E5300。由于速龍245的性能可以迎戰(zhàn)E5400,但價格卻與E5300相近,在低端市場頗受歡迎。 不過好景不長,2011年英特爾正式采用i3、i5和i7的產品分級架構,進一步擠壓AMD的市場份額。雖然AMD中低端市場頗受歡迎,但在高端市場一直被英特爾打壓。這種形式愈加嚴峻,直到銳龍橫空出世。 · 電子產品太不保值了 我剛從歷史的思緒中回過神來,就看到大飛哥緩步走來,我急忙站起打個招呼?!按箫w哥,平臺攢好了,要用還是掛閑……”還沒等我說完,大飛哥一個犀利的眼神讓我把馬上脫口而出的“魚”字吞了回去,那眼神直擊心靈,我像被下了定身咒一樣一動也不敢動。 大飛哥見我驚慌失措,趕忙說道:”這平臺賣不了幾個錢,當年這板1699塊,U首發(fā)也得450多,顯卡不值錢,不過你上的固態(tài)硬盤,當年可是天價。我記得80GB的英特爾SSD要賣到700多塊,8GB內存當年也是夠大的。這一個平臺要是放到2010年,加個機箱沒4000塊拿不下?!?/p> 
 十分懷舊的界面 大飛哥這么一說,我先是松了一口氣,然后對價格產生了興趣。這么一套平臺,二手花多少錢能拿下?打開閑魚,處理器12元,顯卡10塊,主板200元,兩條內存120元,固態(tài)80元,電源60塊,再配個便宜的機箱,500塊拿下。 2010年的4000元過了9年變成500塊,考慮上時間對貨幣的影響,電子產品和保值兩個字完全不沾邊。現(xiàn)在一張RTX顯卡最高已經突破萬元,智能手機也突破萬元,越來越多電子產品售價水漲船高,用上一兩年還好,五年十年過去后,產品本身的價值已經所剩無幾。 不過話說回來,攢的這臺主機日常辦公是沒有問題的。不過看大飛哥的樣子,懷舊歸懷舊,要讓他用這個平臺辦公是萬萬不可能的。大飛哥還是更喜歡自己的i9-9900K+RTX2080Ti。 APP商店搜索中關村在線,看2018年最新手機、筆記本評價排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