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三,許多人都知道大年初一、初二的習(xí)俗,卻不知道大年初三有哪些特別的習(xí)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正月初三要安睡遲起。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伙大多都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大家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diào)理調(diào)理身體,養(yǎng)足精神,以備新年聚會里精神抖擻。 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舊俗為防招惹口舌是非,通常不外出拜年。 赤狗是掌管南方的神靈,還掌管著烈火,也是夏天的象征,人們認(rèn)為出門遇到赤狗是不祥之兆。為避免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正月初三人們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正月初三又叫“小年朝”,據(jù)傳,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 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也中有記載,“(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漢族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chuàng)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人們習(xí)慣在這一天里不殺豬,如果當(dāng)日天氣好,則當(dāng)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好收成。 傳說初三還是谷子的生日,所以這一天要禁食米飯! 北方家庭有年初三吃“合子”的習(xí)慣,俗稱“初三合子往家轉(zhuǎn)”,合子和餃子類似,是在兩個面皮中夾上餡料,上下捏合成圓形,或再捏一圈花邊,“合”取和和美美之意,象征家庭和美圓滿。 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就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所謂“赤口”,一般是用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 燒門神紙,正月初三日晚上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的說法。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初三寓意著新氣象的萌發(fā) 讓我們在這一天 一起許下新年愿望 種下希望的種子 靜候它們開花結(jié)果 編輯:趙子滟 王果 編審:劉文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