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國風(fēng)光(4513)徐州云龍山
云龍山位于江蘇徐州云龍區(qū)與泉山區(qū),以“溢洪道”為兩區(qū)界,海拔142米,山分九節(jié),蜿蜒起伏、狀似神龍,昂首向東北,曳尾于西南,屬中國五十座名山之一。
.
.
.
.
云龍山自然風(fēng)光與人文景觀俱備,古跡眾多,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宋代蘇東坡任徐州太守時,曾多次攜友游覽云龍山,留下許多傳世佳作名篇。近些年,云龍山又修復(fù)和新建了幽邃軒、洞天小廬、跨云閣、云龍書院、杏花村、觀景臺、同心臺等歷史景點(diǎn)。
.
.
.
.
放鶴亭始建于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為文人隱士張?zhí)祗K所建,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與其結(jié)為好友,每日清晨在此亭放飛仙鶴,因此得名,蘇軾寫了《放鶴亭記》:“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望西山之缺而放焉?!?/span>
碑廊始建于清朝末年,廊內(nèi)墻壁上鑲嵌著歷代碑碣54塊,書體包括真、行、草、隸四體,大字如斗,小字如蠅頭,另有石刻線描人物和山水畫各兩幅。
.
.
.
.
清乾隆帝歷史上多次踏足徐州,在云龍山留有詩、聯(lián)、文等刻石,后人為紀(jì)念圣跡,建御碑亭以資銘記。
興化禪寺原名石佛寺,初建于唐朝開元年間,歷經(jīng)數(shù)朝代,古跡眾多。大士巖是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徐州知州姜焯創(chuàng)建的,原為放鶴亭僧舍。興建僧舍挖地基時,發(fā)現(xiàn)一巨石長約八丈。姜焯授意工人雕為觀音大士像,原石當(dāng)中有白紋一道,橫亙腰間,隨示名玉帶觀音,統(tǒng)名為大士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