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敬之 北直隸人劉良臣,初為明朝游擊,隸屬遼東前鋒總兵、掛征遼前鋒將軍印的祖大壽。 劉良臣在明軍中不出名,但他有一個著名的哥哥,名叫劉良佐。崇禎年間,劉良佐官拜總兵官,鎮(zhèn)壓義軍,曾協(xié)同作戰(zhàn),擊潰羅汝才部將搖天動二十萬人馬,甚至把彪悍善戰(zhàn)的大人物張獻忠也打成了手下敗將。他愛騎一匹雜色馬,有一個花馬劉的綽號。當然,他最著名的歷史作為,莫過于明亡后,接受鳳陽總督馬士英的勸說,與劉澤清、黃得功、高杰形成四鎮(zhèn)勢力,聯(lián)合擁立福王朱由崧,迫使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欲立潞王朱常淓的計劃落空。 此為后話。 而祖大壽,曾隨袁崇煥,在寧遠大戰(zhàn)擊潰天命汗努爾哈赤,在寧錦一役擊敗天聰汗皇太極。崇禎二年(后金天聰三年),皇太極借道科爾沁,越過長城,突襲京畿,又是祖大壽奉袁崇煥之命,率關寧軍迅速回師,解決了己巳之變中的京師危局,繼而收復了后金軍占領的灤州、永平,打得后金三號人物阿敏棄城而逃。 祖大壽劇照 袁崇煥因己巳之變,被崇禎帝追責擅殺毛文龍、與后金謀和及箭射滿桂等,下獄議罪。忠于袁氏的祖大壽,也在己巳之變中,被人誣陷箭射滿桂、三日之后逼反,并有負氣率部而走的事實。但是,崇禎帝起用天啟帝師孫承宗,以東閣大學士、遼東督師原職兼任兵部尚書,從中調停,請求身陷囹圄的袁崇煥寫信祖大壽,將其召回。 袁崇煥被磔殺于市,祖大壽獲孫氏重用。 崇禎四年七月,祖大壽奉孫承宗之命,修復大凌河城,以便將關寧防線前推。沒過半月,城墻雉堞還沒修完,皇太極已率大軍、推著大炮,將大凌河城包圍。 祖大壽因臨時視察修繕情況,被后金重兵圍困大凌河城中。 沒有提前囤積糧草。 祖大壽派人突圍,行動受阻,只能困守孤城。 孫承宗帶著四萬步騎,前來救援,慘遭皇太極身先士卒地率部奇襲,戰(zhàn)敗而返。 監(jiān)軍兵備道張春和祖大壽的妹夫、總兵吳襄(吳三桂的父親),宋緯等再次組織四萬步騎、百余戰(zhàn)將,渡過小凌河,向大凌河城進逼,多有斬獲。不料,皇太極命佟養(yǎng)性率新組建的炮隊猛烈攻擊,加之風向突變,明軍落敗,張春被俘。 而奉登萊巡撫孫元化之命,率八百騎兵趕來救援的孔有德,本是死于非命的毛文龍養(yǎng)孫兼心腹,憋了一肚子怨氣,又因沿途官府不提供給養(yǎng),加上遇到一場大雪,造成部隊內訌,于是接受部下李久成的建議,發(fā)動吳橋兵變,回師登州。 死守大凌河的祖大壽,援絕糧盡。 于是,先殺戰(zhàn)馬食之,繼而議政王大臣會議人肉充饑。 明軍已深陷危境,走投無路,開始了有計劃的殺人為食。 皇太極 有人越城而降,皇太極調整戰(zhàn)略,派隨張春投降的明官員勸降。當然,皇太極也對祖大壽利誘和承諾。 崇禎四年(后金天聰五年)十月,祖大壽被迫詐降,后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 其部將劉良臣留在了清營。 在《清太宗實錄》上臚列的降將名單上,劉良臣并不重要:“明總兵祖大壽,副將劉天祿、張存仁、祖澤潤、祖澤洪、祖可法、曹恭誠、韓大勛、孫定遼、裴國珍、陳邦選、李云、鄧長春、劉毓英、竇承武,參將游擊吳良弼、高光輝、劉士英、盛忠、祖澤遠、胡宏先、祖克勇、祖邦武、施大勇、夏得勝、李一忠、劉良臣……今以大凌河城降。”(《清太宗實錄》卷十,天聰五年十月辛卯) 三年后,皇太極以劉良臣投誠有功,封三等輕車都尉,隸屬鑲黃旗漢軍。 此后,劉良臣未見寸功,至順治元年才封為三等參領。 這是一個多大的官? 三等參領,相當于現(xiàn)代軍銜中的団職軍官。 清軍向西追逃李自成,攻城略地,劉良臣做過一年山西寧武關副將后,被升為甘肅總兵,加都督同知。此時的清廷,還在沿用明代軍事職官名稱。劉良臣成了二品大員。 劉良臣在甘肅任上,結合剛收復未穩(wěn)、路途遙遠的州縣實情,向朝廷建議“將餉銀早發(fā)”(《清史列傳·劉良臣傳》),還深入莊浪、涼州至甘州考察官兵駐守情況,提出“移防衛(wèi)要,不必加兵增餉,防守皆得實用”。這件算是他最出色的工作成績,卻沒有被寫入《貳臣傳》。 《貳臣傳》只寫到他曾參加攻掠山西的戰(zhàn)役,此外就無其他戰(zhàn)功或者戰(zhàn)績了。 在這一場著名的米喇印、丁國棟起義中,劉良臣被擒,處死。 他不是第一個死于戰(zhàn)場的貳臣,第一個則為降清五月而死的王鰲永。 最早“盡節(jié)死難”的王鰲永,功勞要比劉良臣大,卻沒有拿到乾隆帝的最佳貳臣獎。劉良臣幸運,他的牌位在雍正八年被移入了昭忠祠。 乾隆帝 雍正二年(1724)詔令于京師立昭忠祠,為跟隨太祖太宗創(chuàng)業(yè)之臣、守土之官及沒身為國者,“立祠京邑,世世血食。其偏裨士卒殉難者,亦附祀左右。褒崇表闡,俾遠近觀聽,勃然可生忠義之心,并為立傳垂永久”(《清史稿》卷八十七《禮志六·吉禮六》)。第二年,循序定位,劉良臣與順治二年隨左良玉之子左夢庚降清的郝效忠、康熙年間陜西涼州總兵康海,作為總兵代表,入祀昭忠祠西末龕。 劉良臣降清的帶頭大哥祖大壽,以及留清的標桿人物張存仁、祖澤洪,榜上無名。 劉良臣作為大凌河降將集團的代表,被雍正帝安排入祀昭忠祠。 雖然乾隆帝清洗了不少雍正帝留下的新政政策和倚重大臣,但昭忠祠卻直接影響了乾隆帝將劉良臣欽定為《貳臣傳》甲編第一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