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振寧說:中國人恥于談錢,確實世界上最愛錢的民族;恥于談性,卻制造了第一人口大國;最講究思想品德,卻是世界上最缺德的民族。
1 最近《歡樂頌》熱播,很多人都在大批特批樊勝美,覺得她太貪錢,尤其是對待感情太物質。 我覺得恰恰相反,樊勝美的可悲之處,不在于她有多窮或多愛錢,而在于她只想藏起那個貧窮的自己,展現(xiàn)光彩照人的一面,不能堂堂正正地談錢。 對生活而言,愛情是面包上的奶油,錢就是象征現(xiàn)實的面包。樊勝美的愛情,一直活在“傍大款”的幻想里,落不了地。 可以試想,面對她覺得條件“差強人意”的王柏川尚且如此戰(zhàn)戰(zhàn)兢兢,倘若有一天真的傍到她夢寐以求的大款,以她這樣的心態(tài)能應對自如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片尾,當樊勝美終于鼓起勇氣決定與王柏川在一起,卻被王家父母拒之門外,她只好放棄。 對樊勝美來說,窮是心底最痛的一塊疤。她一直羞于示人,哪怕這塊疤終于被捂臭、流膿,久久無法愈合。說樊勝美貪錢愛錢,倒不如說她已經(jīng)被貧窮的家境洗劫一空,失去了面對錢和現(xiàn)實的勇氣。 2 看到樊勝美的故事時,我心里有些唏噓。對我們這種出身小城鎮(zhèn)、打拼在一線城市的女孩而言,在這個角色身上或多或少能見到些自己的影子。 大學時那場刻骨銘心的戀愛,到了畢業(yè)時,有多少家境普通的女孩因為婆家挑剔的眼光打了退堂鼓。 年輕的我們聰明、漂亮、驕傲,小時候被爸爸捧在手心里長大,遇到喜歡的男生又給呵護得無微不至。即使家境清貧,20歲的女孩心里也都有公主夢,直到遇到他那個挑剔的老媽,直到發(fā)現(xiàn)身邊的他也一天天長大、成熟、事故。 臨近畢業(yè)季,我們終于見了家長,卻落得處處不是:本科畢業(yè)后想念研究生,被未來婆婆疑心是“等翅膀硬了就想高飛”;跟本地男孩談戀愛,就被說成是只圖他家里的房子和北京戶口;戴一件自己喜歡的小首飾,就被諷刺挖苦是買了假珠寶。 面對質疑,受傷的我們多半只會把頭深埋,做起鴕鳥。畢業(yè)季也是勞燕分飛的時節(jié),我想除了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不同之外,還有一方面原因也是很多在象牙塔里的甜蜜戀情,到了落地的時候就“見光死”。 面對家境、身世、財力等現(xiàn)實的尷尬,我寧愿揮揮手跟你說Byebye,在記憶里留一個美麗的背影。 然而心里的公主總要長大,姑娘你終究要結婚,還是要面對這現(xiàn)實的一切。如果沒有直面現(xiàn)實談錢的勇氣,那你的愛情一定落不了地。 3 馬云說:談錢傷感情,不談錢沒感情。 結婚前,我和大寶商量在市區(qū)再買一套房。大寶長我五歲,以我們的收入和大寶的積蓄而言,錢并不是問題。由于大寶在郊區(qū)的買的首套房還有一部分公積金貸款在還月貸,我們一早就商量好在婚前以我的名義單獨買房,算首套,用我的住房公積金貸款。 未料此話一出,婆婆第一時間跳出來反對。問及原因,老人家很直白:婚前以我的名義買房,等同于把大寶的資產(chǎn)全部轉移到我名下,若日后有婚姻變故,他兒子一毛錢也分不到。 婆婆還發(fā)話,愿意幫我們付清房貸,條件就是不能以我的名義,在婚前買房。當時《蝸居》正熱播,對新婚姻法的解讀也炒得如火如荼。 我覺得赤裸裸的被錢羞辱了,于是把自己關起來,不聽大寶的解釋,一心一意要分手。后來,老媽專程從成都打飛的過來跟我長談一場,才化解了這次婚前危機。 老媽跟我分析,大寶的妹妹那段時間正在鬧離婚,將心比心,她覺得婆婆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她談起自己年輕的時候,由于家境不好,當時也覺得和婆家人談錢是件傷自尊傷感情的事。 知女莫若母,當時老媽那番鼓勵的話很切中我的小心思,在此也想送給那些跟我一樣在結婚時因經(jīng)濟條件不如對方而自卑的年輕女孩: 姑娘,你年輕聰明,一表人才,名校畢業(yè),這些都是你的資本;就經(jīng)濟狀況來說,可能你比大城市成長起來、早幾年工作的男孩們差些,但父母從未虧待過你,希望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到了談婚論嫁這一步,很多現(xiàn)實的東西都得擺上臺面來談,這個時候不能退卻,也不要羞澀,該怎么談就怎么談。
在老媽的鼓勵下,我跟婆婆開誠布公談了一次。最后全家達成的一致意見是:領結婚證后再買房,以我的名義做公積金貸款,用我的公積金還貸。 如此一來,婚前的“首套房”就變成了婚后的“二套房”,多付的稅點和上浮的貸款利率損失加起來,初步估算在10萬以上。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我被好朋友嘲笑為“領了張純金鑲鉆的結婚證”。 事實上,這次買房的開誠布公,讓我和大寶以及雙方父母都能清楚了解彼此的經(jīng)濟狀況,其作用大概相當于一次變相的婚前財產(chǎn)公證吧,婚后我們真的完全沒有在錢方面剪不斷、理還亂的尷尬。我覺得還是很值得的。 4 還有一種難以面對的尷尬,叫“切莫向朋友伸手借錢”。我收到過幾次校友的求助電話,都是準備買房,囊中羞澀,開口就要十萬二十萬。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人情薄如紙。我不想說這樣的老話。這里面也有我關系不錯遠在外地的同學,而我的拒絕,事實上還真跟人情沒什么關系。為什么拒絕呢? 其一,我對你的經(jīng)濟實力無從考證,私人借這樣的大數(shù)目給你,根本沒把握什么時候能收到還款;其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雖然現(xiàn)在我各處挪挪也能湊上這筆錢給你,但勢必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更何況歸期未定。 后來,我親眼目睹大寶做生意時向別人借錢的過程,才恍然大悟這中間的根本問題就在于你會不會“談錢”。 那時我們剛買了二套房,大寶看上一個項目想入點股,真是缺錢。但做完市場調(diào)查后,大寶覺得很有前景,他不想放棄,于是就打起主意和朋友們借錢。 大寶借錢是寫借據(jù)的,他主動約定還款時間,還按銀行同期貸款標準約定了給付利息。當然,出于對大寶平日為人的了解和信任,債主們不會去做公證。 可是到了期限,大寶是寧可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如期把借款和利息付給債主們的。因此,幾年下來他就打出了名聲,不少朋友見面都會問他手上有沒有可投資的項目。 事實上不是借錢難,難的是談錢。什么時候還、支付多少回報合理,這些問題如果無法確認答案,那只能說明你對這件事根本還缺乏信心。 帶著僥幸和占小便宜的心理去借錢,當然只能吃閉門羹,而這樣的人,即使窮一輩子也不值得同情。
心理學認為,我們最沒自信的是什么,往往就越逃避什么。這就是著名的“回避型人格障礙”。用在羞于談錢這件事上,我覺得再貼切不過了。 錢是什么呢?其實錢就是過好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工具。用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它,在它面前不卑不亢,我們才有足夠的底氣向更好的生活邁步。 年輕的時候缺錢,但我們還有青春、果敢、智慧、學識可以彌補。所以即使你缺錢,也千萬不要忘了手中握有的其他資本,更無需諱莫如深,向它低頭。 五年前,北師大教授董藩對學生說:“40歲時沒有4千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边@話確實張狂,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極端的自信和勇氣。 有一種貧窮,是窮得只剩下錢了;還有一種貧窮,是羞于談錢。后者更甚,因為受這種窮的人,往往覺得自己已經(jīng)窮得什么都不剩了。 作者簡介:唐都都,寫手圈專欄作者。典型成都人,閑適散漫的性格里有一絲小小不安分。國企員工,職場媽媽,業(yè)余寫字,希望在文字中找到溫暖前行的力量。 本文首發(fā)寫手圈(xieshouquan0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