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特迪瓦,是一個西非沿海國家,面積約3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370萬??铺氐贤?,對大眾來說非常陌生,但它由富裕變?yōu)樨毟F的經歷,至今值得所有國家警惕。 科特迪瓦在歷史上是法國的殖民地,直到1960年才獲得獨立。說道科特迪瓦的獨立歷史,必然繞不開開國總統(tǒng)博瓦尼,連任7屆在位33年直至老死。博瓦尼總統(tǒng)是一個傳奇人物,也是非洲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在他執(zhí)政的前期成功讓國家變得富裕起來,而后期卻為國家變窮留下了隱患,他去世后科特迪瓦一片散沙連年內戰(zhàn),淪為了窮國。 博瓦尼總統(tǒng)執(zhí)政前20年時間,曾創(chuàng)造了西非的經濟奇跡。他十分重視發(fā)展經濟,強調經濟上的自主,在接連推行了三個五年計劃后,讓科特迪瓦保持了20年GDP增長率穩(wěn)定在10%左右,到1980年其GDP總值相比獨立時翻了22倍,創(chuàng)造了經濟奇跡。不僅如此,博瓦尼總統(tǒng)竭盡全力維護內部個部落的平衡、團結和穩(wěn)定,讓科特迪瓦成為少有未發(fā)生政變的國家,在西非一枝獨秀,因此博瓦尼也有“非洲圣人”的美譽。 不過從八十年代開始,受西方經濟危機的影響,產業(yè)結構比較單一(經濟支柱為咖啡、可可加工)的科特迪瓦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經濟開始走下坡路。與此同時,博瓦尼進行鐵腕統(tǒng)治,極力打擊異己,導致民間有很多積怨。也許是為了穩(wěn)固統(tǒng)治,晚年的博瓦尼開始大開國門接受來自鄰國的穆斯林難民,為以后科特迪瓦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在八十年代,科特迪瓦經濟一枝獨秀,周圍鄰國戰(zhàn)亂不斷,大量穆斯林難民蜂擁進入科特迪瓦北部地區(qū),博瓦尼總統(tǒng)打開國門歡迎,對他們進行補貼,并且任命穆斯林移民瓦塔拉為總理,贏得了難民的支持。不過,博瓦尼總統(tǒng)的一些列政策引起了本國人的強烈不滿,因為科特迪瓦原本是個主體信仰基督教的國家。 由于穆斯林不限制生育,導致科特迪瓦人口激增,由獨立時的800萬迅速增長到了1995年的1400萬,如今已經到了2300多萬。人口的快速增長,而糧食生產卻跟不上,科特迪瓦的生活水平下降。更嚴重的是,人口的激增改變了科特迪瓦的民族成分,伊斯蘭人人口數量反超了本土的基督教人口,于是穆斯林人開始要求更多的政治權利。 博瓦尼總統(tǒng)在位時期,因為鐵腕統(tǒng)治,可以暫時壓制所有的矛盾,然而1993年他病逝后,科特迪瓦群龍無首,矛盾叢生開始爆發(fā)。1999年,科特迪瓦發(fā)生軍事政變,總參謀長蓋伊當上總統(tǒng),不久迫于壓力又推選巴博為新總統(tǒng)。然而,這還不能讓穆斯林人滿意,他們強烈要求瓦塔拉成為總統(tǒng),矛盾一觸即發(fā)。 2002年,科特迪瓦北部穆斯林人發(fā)動內戰(zhàn)控制了北方,公然殺死了前總統(tǒng)蓋伊,造成了南北的分裂,在法國的介入下才能維持和平。2010年底科特迪瓦選舉,結果巴博和瓦塔拉皆宣布當選,致使一國出現兩主的局面,在聯(lián)合國的介入下,巴博被捕入獄,瓦塔拉成為掌權人。瓦塔拉成為總統(tǒng)后,將原來本土基督教教徒的土地分給了穆斯林人,科特迪瓦也變成了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體的國家。 瓦塔拉執(zhí)政期間,雖然結束內戰(zhàn)實現了和平,但民眾生活水平卻大不如從前,人均GDP只有1500美元左右,在非洲妥妥的屬于窮國,要知道在1980年人均GDP就達到了1200美元。曾經非常繁榮的科特迪瓦,如今變?yōu)楦F國的悲慘經歷,值得所有國家警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