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明理,那些窮一生的精力自以為練得一身功夫、自以為掌握了很多學問的人,實際上還只是門外漢。 在我最初學拳的時候,師父王選杰先生就跟我講了《心意六合拳》序里面的一句話:“天下之學問有二:曰文、曰武?!?/span> 前賢是站在古人陰陽辨證哲學的思想基礎上說這番話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對偶的概念常常用來表達一完整事物,然而很多現(xiàn)代人看了,往往會簡單化地將二者割裂,甚至對立起來。 后來慢慢地在練拳和讀書的過程當中,我發(fā)現(xiàn)天下的學問沒有那么簡單。 讀了《中庸》以后,知道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讀了《大學》以后,學會了它講的那個次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 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天下的學問就是兩個重點,一個是“理”,一個是“行”。 形意拳理說:“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隨意轉(zhuǎn),意自形生,法隨意變,式隨意從?!边@是在說形意拳的次第,在說“理”。 太極拳《走架打手行工要言》說:“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落空,便不能四兩撥千斤。……欲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從人;欲要舍己從人,先要得機得勢;欲要得機得勢……”這是在說太極拳的次第,也是在說“理”。 《大學》里面也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边@也是在講次序、次第。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理”是道理、事理,不同于勾股定理那類的邏輯定理、定律,它講究次序、次第。 也可以說,講“理”就是講次序、次第;另一方面,不同次第有具體不同的“理”,正像人們常說的“一層功夫一層理”,這種“理”是層層深入,不斷壯大的。 由此我就悟到,修習任何學問,需要把明理放在第一位,否則,便不能按次第去修習;或者只懂得執(zhí)著于某一個基礎的次第去修煉,無法進入更高境界。 就像有些練拳的人只會花時間在習練拳腳功夫上,有些修行的人就只把重點落到修禪定上,有些做學問的人只落到語言或者文字上等等,這些都是不明理,只在學問次第的其中一個點上做文章。 如果不明理,那些窮一生的精力自以為練得一身功夫、自以為掌握了很多學問的人,實際上還只是門外漢。 |
|
|
來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