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朝歷代大多會設(shè)置史官,來記錄本朝的歷史。史官的職責(zé)就是秉筆直書,不過因為皇帝過問的緣故,許多史官大多不敢這樣,他們怕掉腦袋。不過在北宋初年,武將出身的宋太祖趙匡胤卻對史官非常尊重,貴為天子的他甚至不惜向七品小官賠罪,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百度快照刪除 話說有一天,宋太祖退朝后,低頭不語,看著十分不高興,宦官王繼恩就詢問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趙匡胤說道:“早來前殿指揮之事,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故不樂了”。原來早朝的時候,趙匡胤犯了一個小錯誤,史官一定把它記下來了,因此宋太祖才悶悶不樂。
趙匡胤貴為皇帝,居然害怕史官記下自己的錯誤,這樣的皇帝還真不多。在趙匡胤身上還發(fā)生過一件事。有一天,宋太祖趙匡胤閑來無事,在自己皇宮的花園中挾弓彈雀?;实弁娴谜吲d,突然有人奏報,說侍御史張靄有緊急事務(wù)要向皇帝匯報。 宋太祖一聽情況緊急,立下放下彈弓,趕緊召見張靄,但沒想到“其所奏乃常事耳”。脾氣火爆的宋太祖不高興了,當(dāng)場龍顏大怒,“詰其故”。張靄回答道:“臣以尚急于彈雀”。(我的事雖然平常,但也比您彈麻雀要緊急的多)
張靄的冷嘲熱諷徹底惹怒了趙匡胤,他隨手抄起柱斧就向張靄打去。這個柱斧,不是鐵質(zhì)的兵器,而是用水晶做成的飾品,后來的“燭影斧聲”中趙匡胤還用過。趙匡胤畢竟是武將,力氣很大,一下就打掉了張靄的兩顆牙。雖然很疼,但張靄也不敢對皇帝發(fā)作,他默默的跪在地上,將兩顆牙撿起來,放到袖子里。 趙匡胤看在眼里,也使出了嘲諷的“技能”, “汝懷齒,欲訟朕耶?”你把牙齒揣起來,是想作為證據(jù),去告朕的狀嗎?言外之意,朕是一朝天子,你揣著牙齒,想去哪兒告朕的狀啊。別看張靄只是七品小官,但他畢竟是文官,腦子轉(zhuǎn)的很快,他這次“反擊”了。
張靄徐徐說道:“臣不能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耳。”我是臣子,自然不能去告陛下的狀,但自有史官記載這件事。一聽這話,趙匡胤一下子被“打敗”了,他是“既懼又悅”,懼怕史官記載這件事,又很快佩服張靄,連忙向張靄賠禮道歉,“賜金帛慰勞之”。 別看趙匡胤是武將,但他對史官卻非常尊重,始終嚴(yán)格要求自己的行為,他希望能成為一位賢明的君主,一位被后世稱頌千年的帝王。在這方面,以修改史書聞名的李世民遠(yuǎn)遠(yuǎn)不如趙匡胤??墒请S著朝代的更迭,敢于秉筆直書的史官消失了,阿諛逢迎的人卻變多了。 參考資料:《宋史》;《涑水記聞》;《讀書鏡》 |
|
|
來自: 昵稱6205111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