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獎征文活動
|
連云港博物館位于市政府南,里面擺放著從細石器文化開始到今天發(fā)現(xiàn)的歷史珍貴文物,供世人參觀學習,每一個都可以免費游覽學習,讓我們明白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生產(chǎn)工具,生活資料,以及各種遺址告訴我們一些不知道的歷史文化等知識,有些還是未解之謎,希望和你一起參觀學習,以下圖片為本人親自拍攝,希望您來旅游的時候可以順便來看一看,位于市政府門前,交通方便,四通八達。 華夏文明一脈相傳,連云港屬于東夷部落走出的一個分支,距今有2萬年的歷史,如細石器文化。(細石器文化是指以使用形狀細小的打制石器(見石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zhì)文化發(fā)展階段。用打擊法打出的細石核、細石葉及其加工品。出現(xiàn)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時代。這種石器長度一般在2—3厘米,常見器形有石葉、石鏃、小石刀、石片等,可作石鉆或刮削器,也可鑲嵌在骨梗、木柄上作復合工具使用。) 東夷先民創(chuàng)造了以水稻為主的北辛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東夷文明。 所以誰敢不承認我們東夷的一萬年文化,那么下面請看具體物證,甚至還有人懷疑我們五千年文明,簡直就是無知,無知者不與之爭,讓事實說話。 ![]() 一、在本展館展出的細石器文化部分(洪荒郁州) (考古發(fā)現(xiàn),1萬多年前,全球經(jīng)歷了最后一次冰川時期,人類進入了以狩獵為主要謀生手段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約1.2萬年前,最后一次冰川結(jié)束,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開始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一時期,連云港大地滄桑巨變,從黃海平原西緣高地變?yōu)闇\海和臨海平原,云臺山也從陸地山巒變成為海中群島。) ![]() 在桃花澗南邊的將軍崖、大賢莊等地發(fā)現(xiàn)了細石器,長度大約2、3里面長,非常精致,打磨工具,有尖的,有圓的,長條形,基本上有鋒利的削刻,相當于刀削斧刻的作用,放在手里,可以當作利器來使,還可以放在弓上使用。 ![]() ![]() 距今五千年前,東夷先民從采集走向種植,從狩獵走向飼養(yǎng),和中原地區(qū)同步跟進,到了農(nóng)耕時代。從大伊山遺址中可以找到根據(jù)。 ![]() ![]() ![]() 下面是二澗遺址,出土了“紅陶缽,磨光石斧、帶槽石斧等100件”,形成了北辛文化,從此看出,5000年前的舊石器文化已經(jīng)比較先進了,人們已經(jīng)可以借用動物為工具的改造自然,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了。 ![]() 大村遺址也說明距今5千年前的東夷先民已經(jīng)生活在豫州島上。 ![]() 舊石器時代過后,豫州進入了東夷文明時期,由于這里地方較小,戰(zhàn)爭比較少,到了夏商周時期,和齊國、楚國、越國進行文化交流,加快了發(fā)展的進程,成為中原文明的一個支脈,并且綿延下來。 ![]() 著名的考古實物證明,這時的青銅器和銅器有了明顯的吳越風格,成為了常用生產(chǎn)和生活工具。 ![]() ![]() ![]() 錦屏山出土的青銅編鐘,陶灣出土的“楚境尹”戈,上面寫著“都壽之歲,襄城楚境尹所造?!?/div>
這時,歷史已經(jīng)進入了戰(zhàn)國時期,看到了戰(zhàn)爭的陰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