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少林秘傳之'金剛鐵板橋'及'功架大形起伏'都是法簡效宏的高效功法,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增加此功訓練可使學員成功時間縮短一倍左有,誠為修煉整體勁力不可多得之妙法。
功架大形起伏訓練 本功是樁功的輔助功法,原傳武學謂'揉筋大法',本功雖至簡至易,但功效卻極為宏大。本功針對下肢,因為下肢的筋膜比上肢粗壯,故必須進行大式的'揉筋訓練'才能夠調動起來,對挑起下肢大筋有獨到之奇效!不僅能大大提高樁功的訓練質量,而且能使成功的時間大幅度縮短。 雙腳丁八步分開三尺左右成伏虎樁式,雙臂亦抱樁,前膝前頂,后膝橫開,并向后拉頂,使胯與雙膝在一條直線上,然后身體后靠下落(樁功要領不變)!使胯低于雙膝并極力向地面下坐,在保證整體勁力不失的情況下,一直到無法下落為止,然后以后胯摧身向前移動,此時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后待胯部移至不能繼續(xù)運動之際再把重心提至與雙膝成一條直線。這種運動的形成是通過胯關節(jié)的最大移動來調動下肢筋膜的拉伸極限,從而促使下肢筋膜也如上肢一樣具備極高的彈性,下肢的筋膜訓練,意義是為了在實戰(zhàn)中步法的迅猛和靈巧,并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功力和體能。 本功是易筋的動態(tài)形式,發(fā)力、實作,是易筋的具體體認和應用,遍觀我國有成就的搏壇高手,通過筆者親見及參閱流傳的遺照,均是通過易筋之法而獲得無堅不摧的爆發(fā)力和罵實渾厚的整體勁力。學員一定要艱苦體認,只有本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軀干與下肢的連通,并大大增加下肢的力量及柔韌性但須注意:練習本功時務必保持胸腹松軟、呼吸自然、樁功要領不失,否則就失去了訓練的意義。尤須注意,練習時切勿因求'量'的增加而忽視'質'的保證! |
|
|
來自: 無名老熊 > 《內功功理 功法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