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做心理治療首先要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擁有平等、自由、信任、尊重和界限等特質(zhì)的人。 02 其實心理治療并不是讓你變得更好,而是讓你變得更真實。治療后有可能會讓你的情況加重,因為認識到真相可能會讓你更加痛苦。 03 是我的東西我要堅持,提出建議和意見;不是我的東西我要退出,要有能力告別。 
 04 我總是不相信中西方的整合,中方就是中方,西方就是西方,體系和語境不一樣,合并就會像卡魚刺一樣導致驚恐發(fā)作。 05 嬰兒在胎兒期就有記憶了,如果是食物匱乏的記憶的話,他們在潛意識中就會產(chǎn)生匱乏感,就會有“貪”的毛病。 06 
 從動力學的角度看,吃跟對母愛的渴望有關(guān)。缺乏營養(yǎng)就是缺乏來自母親的愛,這既是對食物的貪婪,也是對母愛的渴求。 07 
 在照顧關(guān)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時候父母親會陷入照顧的狂熱中,因為這是一種控制的關(guān)系:你什么都要依賴我,所以你得聽我的話。 08 
 貪婪反映了父母陪伴的缺失——孩子沒有得到這樣的感覺:“我是可以的,我是被欣賞的?!?/span> 09 一個享受被照顧的孩子,一定有一個享受照顧孩子的媽媽,被照顧與照顧是全能控制感的關(guān)系。 10 在中國家庭里,女性需要干活,男性(包括男孩子)則不用。但是,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參加照顧自己的活動,太溺愛他們,在他們長大后,是無法承擔責任的。他們會變成永恒少年,只顧著貪玩。有的爸爸在看孩子時,一邊抱著孩子一邊玩著手機,其實自己還是個孩子。 11 一個人的成熟,經(jīng)歷了血氣方剛的男性部分,經(jīng)歷了貪婪、嫉妒等陰影的部分,到達了女性有創(chuàng)造力的、溫柔的部分,最后才能到達真正成熟的部分。 12 現(xiàn)在有很多人說不要溺愛孩子,這個想法的投射是:我對孩子是不是太好了?其實孩子在小時候,你怎么對他好都是不夠的,因為他要無條件無限地占有父母的愛。這其實不是溺愛。兒童本來就是自私與貪婪的,但如果你給了孩子很多滿足,他的貪婪就會收回去。 13 孩子內(nèi)心中非常焦慮,他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還是錯,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父母臉色不好自己就不講話,這可能是孝順的來源之一。 14 最近有一個“巨嬰”的概念,就是不健康的還債:身體長大了,心里還是跟小時候一樣,希望父母像照顧嬰兒一樣繼續(xù)照顧自己。 
 15 有的母親孤立無援,只能把情感傾注在孩子身上,男孩兒和母親的關(guān)系變得過于緊密,以致造成了“媽寶男”。 
 16 如果我們要教育人,可以選擇在睡覺前、黑暗中或比較昏暗的光線下進行。如果再配上沉穩(wěn)些的語言,并時不時地給被教育者一些引導,比如讓其看幻燈片或看電影,這樣的教育效果會更持久。 17 假如我們內(nèi)心有毀滅性的沖動,看到電影中的角色通過殺人把憤怒表達出來,那么我們在觀看時會覺得很爽、很過癮,甚至體驗到某種美感。 18 
 一個孩子,如果很小的時候沒有被很好地照顧,那么他內(nèi)心就會充滿憤怒。 
 19 一個人需要被照顧就離不開二元關(guān)系,胖與瘦的心理表征是:瘦是不吃東西,這需要毅力,是過度控制;胖是吃個不停,是失控。 
 
   20  我既能享受冷清里的孤獨,又能享受高朋滿座的熱鬧,是因為孤獨和孤單還是有差異的。如果一個人是孤單,他會心里老覺得要人講話、要人陪著,要有人的聲音,他一個人在家里也要把電視開著。 
 21 要過孤獨這一關(guān)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心中要有物,你的心里要有關(guān)系,你有很多經(jīng)驗、很多計劃、很多書要看,你有很多關(guān)系裝在你的心里面。 
 22 
 “反叛”,用另外一個緩和的詞來說,可能是成年獨立的標志,它是一種自由的標志。 23 有些人一生可以活很多輩子,比如演員、心理治療師和記者。不要認為來找我看病的人就只是特別痛苦,他的痛苦是我們?nèi)祟愡M化發(fā)展的必要過程;不要以為你解決了他的痛苦,他在跟你訴說的時候,其實你向他學到了很多。 
 24 
 母親提供安全、親密、理解、陪伴;而父親則是朝向更大世界的鼓勵,是一個和他一起向外探索、承受挫折的領(lǐng)路人。 
 25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都是從成人的角度出發(fā)的,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會理解他的想法了。很簡單的做法是,你站在他的這個年齡去了解他是怎么樣想的,就不會有很多批判的東西了。 26 治療師要有一個可以接納的容器,就像一個孩子哭泣時母親接納孩子那樣,這個孩子就不會焦躁。如果咨詢師接不住病人的失控,他的咨詢就永遠停在膚淺的水平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