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喜歡我的一雙真皮運動鞋,非常非常舒服,只是已經(jīng)很破舊了,破舊到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我的整體形象,服務員一看我的鞋都懶得說歡迎光臨那種! 于是昨天買了一雙新鞋,穿上新鞋我就在心里做著思想斗爭,這雙舊鞋要不要仍呢? 老公和孩子一致建議我拿回去:“鞋還能穿,你又那么喜歡,哪天爬山也許用得上“。我咬了咬牙說“不要了,扔了算了,我已經(jīng)物盡其用,對得起它了!” 走出鞋店的那一刻,我一身輕松,從來沒有的舒暢! 很多人羨慕我可以隨心所欲,但是自己做卻真的做不來!為啥?原因就三個字:舍不得! 舍不得當下?lián)碛?,自然無法輕裝上陣! 我能放棄一切去各地旅游,我能把長長的頭發(fā)說剪短就剪短,我能,不是因為我多瀟灑,而是因為我知道我病了,曾經(jīng)我病得不輕,覺得生無可戀那種。 我放棄一切是源自于我強烈的求生欲,想要活得開心一點,必須學會重新出發(fā),我的生命已經(jīng)不可承受太多負累了! 真的是要累死了,囤積過多的廢物已經(jīng)讓我有一些抑郁了…… 也許是自小沒有安全感,我對物欲的追求非常強烈,總覺得擁有越多我會越幸福,但經(jīng)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人生不能一直做加法,該做減法的時候一定要做減法,否則太滿就堵心了。 堵的嚴重了,真的會死在垃圾堆里也未可知! 曾經(jīng)我是什么都不舍得丟棄的,毫不夸張的說,我家里有用了20年的菜刀,穿了15年的鞋,衣柜里10年前的衣服數(shù)不勝數(shù)。 家里各種各樣的雜物,犄角旮旯都是滿滿的,三個鞋柜都是鞋,一梳妝臺的化妝品,過期了也不舍得扔。 一廚房的各種鍋碗瓢盆,兩大衣柜的衣服,床底下也都是,很多過季了才發(fā)現(xiàn),塑料袋包裝盒紙殼箱堆滿了兩個大陽臺…… 其實什么都不舍得扔,這是病! 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搞不懂我們囤囤囤買買買是因為需要還是因為貪婪! 后來我拋棄了一切,只帶了隨身需要的離開了,一下子豁然開朗,如釋重負! 旅居在這個濱海小城我總是想我不過是一個過客,早晚會離開,買的多了也帶不走,就能不買就不買了,結果我發(fā)現(xiàn)日子過的好輕省。 其實我們來到這人世間走一遭,哪個又不是過客呢?何必讓物欲拖累了我們體驗美好人生的腳步呢? 物應該為人服務,而不是讓人成為物的奴隸! 法國作家莫泊桑就有囤積癥,也叫囤物癖,就是他用過的東西他從來不丟掉,房子塞滿了他就再買一個房子,滿滿登登的一個又一個房子,寧可廢棄也不賣掉。 他短暫的一生交了很多女朋友,離奇的是他和所有女朋友都一直保持戀人關系。即使這個女朋友很不喜歡,兩個人見面就吵架,他也不分手,結交多少新女友也不會和原來的女朋友分手,讓他非常疲累。 結果怎樣了呢? 強烈的占有欲,曾經(jīng)讓他一度進入瘋人院,還割喉自殺過,最后死于嚴重的精神病,43歲就與世長辭! 曾國藩有句名言: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人必須學會斷舍離!才能更好的繼續(xù),更美好的變老! ☉ 斷=不需要的東西就應該斬斷和它的聯(lián)系 ☉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無論多貴! ☉ 離=舍棄對物質的偏執(zhí)迷戀 斷舍離就是將生活重新變成一張白紙,讓我們有更豐富的空間去生活。斷舍離是一種手段,它的終極目的是達到內心的愉悅和放松?!吧顟斒呛啇?,簡單+喜悅,看上去是扔東西,其實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不再適合的東西再喜歡也要放手。能送人的送人,能捐贈的捐贈。 要知道一些經(jīng)年累月的東西是會散發(fā)出一些陳舊的霉味的。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里說:“不用的東西充滿了咒語般束縛的能量?!?/span> 一年一年下來,這樣的東西積多了,家里的氣場就不好了,它會給你帶來衰敗慵懶頹廢之氣。 囤積癥還會以其他方式出現(xiàn)。 微信收藏夾里存滿了各種文章,當初只看了開頭覺得好就收起來想等哪天有空再看結果再沒看過。 手機上下載了各種好用的APP,結果除了占用內存后來都沒怎么發(fā)揮過作用。 聽說還有囤人脈的,三教九流的人都結交應酬,很勉強費力疲于奔命的去維護,只怕將來有一天會對自己有幫助。 但實際上,真正需要幫助時,這些交情不深的人他未必會幫你,而且你也不想去找他。 新的一年開始斷舍離吧!家里沒用的東西該捐贈捐贈,該扔掉就扔掉,買買買的時候問問自己,是因為需要還是就是為了買而買?如果是后者就剁手! 清理掉一些無用的社交,讓每段關系都脈絡分明,再好好維護,讓情感世界更堅定更有溫度。 清理掉一些心頭雜念,讓自己輕裝上陣地面對生活,每天保持身心愉悅,過好當下的每分每秒。 最后把盧梭的話送給大家:“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span>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