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話說一半留一半,意思滿擰;有的詞望文生義卻會誤解。運用漢語不僅要注意詞義,更要“得體”。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我國民間有祭灶、掃塵、吃灶糖的習(xí)俗。這一天,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人們用飴糖供奉灶王爺,希望他老人家甜甜嘴,別說壞話?!八驮睢憋L(fēng)俗每年一次,而我們平日里為文、交流,用語準(zhǔn)確、得體也是應(yīng)該用心講究的。 從高小做作文開始,差不多跟語言文字打了一輩子交道,漸漸發(fā)現(xiàn)這里邊真是趣味無窮。把多年積累的一些例子稍作整理,與讀者分享。 有的經(jīng)典語錄,讀一半,留一半,意思就滿擰: “父母在,不遠(yuǎn)游”(《論語·里仁》),后邊還有“游必有方”。對后一句,人們的解釋有多種,除了一種認(rèn)為“方”通“謗”,是挨罵的意思外,都認(rèn)為“父母在,不遠(yuǎn)游”并不是不讓你遠(yuǎn)游,而是出門之前要告知一下去哪兒,或是要去對地方等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yǎng)生主》),后邊還有“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必然失敗。提醒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qiáng)求。 “三思而后行”(《論語·公冶長》),后一句是“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孔子恰恰是要提醒學(xué)生別優(yōu)柔寡斷。 “閉門造車”,后一句是“出門合轍”。語出朱熹《〈四書〉或問》卷五。意思是關(guān)門造的車,因為符合同一的規(guī)格,能和路上的車轍相合。是稱贊而沒有貶義。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后一句是“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重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先天的稟賦。 如果說從這幾個例子對后一句的忽略里,我們多少還可以看出某種積極意義,那么下面三句被故意曲解的話,就顯然貽害匪淺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從來被理解為人活著就是要處處為自己著想,要不天地都不容。而那個“為”其實是修為的為,讀作二聲——做人如果不好好修為自己,會為天地所不容。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幾乎是一個惡棍以狠毒自命的宣言。而其實,此語出自關(guān)漢卿《望江亭》的“便好道: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一個人有足夠的度量與格局,才算真正的大丈夫?!岸尽闭摺岸取币?,大度也,讀作四聲。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的真正意義藏在“無”字里,“無”是女子的自謙,一個女人含蓄、矜持、有才而不顯露,在那時是一個才女最大的“德”。 上述曲解大抵出于心術(shù)不正。 更多的誤解往往是出于無知。我自己就常常犯這類錯誤。 我在鄉(xiāng)下插隊的時候?qū)戇^一首詩,用《詩經(jīng)》里的“七月流火”形容公歷七月驕陽下像流動著一團(tuán)火似的酷暑。而“七月流火”的“七月”是夏歷七月,相當(dāng)于公歷八九月,此時古天文學(xué)所稱的“大火星”逐漸向西方遷移、墜落,天氣開始變涼。詩中的“火”是星星,并非一般意義的火。 有的誤解則是出于望文生義。 有則征稿啟事寫道:“本刊謝絕文字粗劣的不刊之論?!卑选翱笨闯闪恕翱恰?,而這里的“刊”是“刪削”或“修改”。古人在竹簡、木牘上刻寫文字,需要修改就用一種稱為“削”的青銅利器削去一層后重寫,這叫作“刊”?!翱本褪桥f文削去,重寫新文,稱做“刊削”。故“刊”兼有“寫”與“刪”兩種意思?!安豢摗蹦耸遣荒鼙粍h改的文字。漢代揚雄有“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的話,意思是可與日月爭輝,不容刪減一字的大作!還被引申為不可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而某些公共媒體的誤用成語,誤導(dǎo)大眾,是最讓人遺憾的。 曾經(jīng)見到某電視臺拿“闌珊”形容城市除夕夜的燈光璀璨、雍容華美:“現(xiàn)在整個城市夜色闌珊,市民們在廣場上盡興地游玩”云云。其實“闌珊”可以表示衰減、消沉、暗淡、零落、殘、將盡、凌亂、歪斜,以及困窘、艱難,等等,就是沒有一種義項可以表示燈火通明、興致很高。 時常見到某某代表團(tuán)、某某英雄人物“凱旋而歸”“勝利凱旋”之類低級語言錯誤,出現(xiàn)在各個媒體上?!皠P”的本義是“軍隊得勝所奏的樂曲”,引申為勝利?!墩f文》解釋得很清楚:“愷,還師振旅樂也。亦作凱?!薄抖Y記·表記》說,“凱以強(qiáng)教之。即以勝樂為訓(xùn)?!彼未鷦⒖饲f《破陣曲》有“六軍張凱聲如雷”;“旋”字在《說文》中被解釋為“周旋,旌旗之指麾也”?!缎栄拧丰尀椤斑€也”,《字林》解作“回也”。綜上所述,“凱”即勝利,“旋”即歸來,“凱旋”就是勝利歸來。何必在前面加上“勝利”,或在后面加個“歸來”呢?“負(fù)”原意為違背,背棄,后引申為辜負(fù),“不負(fù)”就是“不辜負(fù)”?!版凇痹鉃椤靶庞谩保对娊?jīng)·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后來又引申為“為人所信服”,《曹劌論戰(zhàn)》中有“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兩個字意思的不同很明顯。用在成語里,“不負(fù)眾望”是不辜負(fù)大家的期望,而“不孚眾望”是不能使群眾信服。兩個成語一字之差,意思卻截然相反。 漢語可能是世界上最復(fù)雜的一種語言,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不僅要注意詞義,更要講究“得體”。 “忝列”一詞用于第一人稱是表示辱沒他人,是一個謙辭,從第三人稱的角度使用是在說對方不稱職,有辱于所任;“不足為訓(xùn)”的“訓(xùn)”是“典范、法則”,如果理解成“不足以成為教訓(xùn)”,絕對詞不達(dá)意;“濫觴”原意是水源所出,其始甚小,只能浮起酒杯,喻事之開始。理解為泛濫,則去之萬里;“不恥下問”是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xué)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xué)為恥辱,一個人學(xué)問比不上別人,向別人請教,何談“下問”還“不恥”呢?“犯而不校”是寬容,有位專欄作家歪解成犯了錯誤不能再回到學(xué)校,純粹貽笑大方。至于用《辭源》中解釋為“家畜屠宰后的軀干部分”的“胴體”來形容女性裸體,那就只能是“胴體”愛好者的悲哀了。(陳世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