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參加了一場在德國舉辦的科技展,當時我國民眾都還在溫飽線附近掙扎,各個方面都非常的落后,貧窮的可怕,沒有錢自然就沒有辦法發(fā)展科技。發(fā)達國家都展示著各種各樣的機器,而我國卻只能在展臺上展示幾張照片。 當時我國有一位叫孫麗的女工程師走到德國的展臺前,想要拍幾張起重機的照片,然而德國的幾個工程師卻在一旁嘲諷孫麗說道:“不要拍了,反正你們也學不會?!边@一句話讓孫麗倍感屈辱,這也不是德國第一次看不起我國了,當時德國制造業(yè)在世界遙遙領先,我國只能從德國購買機器,而德國還坐地起價抬高價格,當時我們技不如人,只能咬牙花大筆的錢購買德國的先進機械。 孫麗知道,如果我們自己不掌握核心技術,就要處處受制于人,于是她在心里暗暗發(fā)誓,必須要研究出更好的技術不可?;貒笏幻卟恍萑找箘谧?,終于研究出了屬于中國的起重機,德國的起重機可以吊起800噸的重量,而孫麗研發(fā)的起重機可以吊起4000噸的重量,實現(xiàn)了我國在超大噸位履帶式起重機研發(fā)制造的新突破,打破了德國十幾年來在起重機行業(yè)的壟斷。 從此,我國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世界制造業(yè)的前端,我們要感謝無數(shù)像孫儷那樣的工程師們,是他們的汗水,創(chuàng)造了我們中國的明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