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雨中小菊 臘八那天,接到阿亞的越洋電話,告訴我她這周三,會在上海虹橋機(jī)場轉(zhuǎn)機(jī),問我可不可以來見上一面,她有要事相托。而她所謂的要事,就是要我?guī)退少徏亦l(xiāng)小城的年貨,尤其是老八樣果子。 她說,僑居國外已有十年的爸媽,甚至她自己,每到春節(jié)備年貨,念念不忘唇齒間回味的,總是家鄉(xiāng)美食的香,尤其是那種傳統(tǒng)與經(jīng)典的美味——老八樣果子,在家很容易被忽略,或許是因為它不夠時尚,或許是因為它太高油高糖,可是一旦身處異鄉(xiāng),這個味道卻是獨一無二的。 小時候,過年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吃上一頓走親戚拎的果子,蜜三刀、羊角蜜,條酥、麻片、小孩酥、蜂糕、京果棒、云片糕,這些都是老家人過年走親戚時的最愛。記憶中,紙糊的盒里裝滿果子,再用老味的食品紙包好,系上紙經(jīng)繩,最上面,還不忘覆上喜慶又美觀的紅紙片,過年走親戚,鄰居串門子,甚至瞧病人,這些果子就是最貴的禮物。 我和阿亞當(dāng)年還是小姑娘的時候,最喜歡用壓歲錢,到這家不起眼的小店,買果子吃,每樣只買小小的一份,兩個人分著吃,一邊吃一邊意猶未盡憧憬,什么時候等我們長大掙錢了,能想買多少吃就買多少吃就好了。后來工作了,能自主支配錢包里的錢時,我們卻嫌棄這些果子灰不土眼,哪里有咖啡店里的西式點心精美,因而,直到阿亞結(jié)婚出國,我和她腦海中都沒有絲毫閃現(xiàn)過,再去那家小店買果子懷舊一下的想法。 我?guī)е喌膰谕腥ネ飞险鎿?dān)心那家小店,因為城市改造而已然消失不見,幸好,那家小店還在原來的位置,依舊是“前店后坊”,進(jìn)店便聞到后院飄出的糕點濃香,貨架依然是記憶中的老式模樣,我有一種仿佛是一瞬間回到了20世紀(jì)七八十年代的感覺, 就連店員,也是我熟悉的剪著短發(fā)的那位老阿姨,她依舊穿著白大褂,熟練地裝點心上秤稱重,只是越發(fā)的老越發(fā)的慈祥了。 聽說我千里迢迢趕往上海,只是為了送幾包老果子給從小的閨蜜品嘗,90后的小同事頗不以為意,說哪里買不到更好吃的糕點,上海的海派糕點更精致好吃,只有對桌的老陶慢悠悠地說,再好吃,那都不是記憶里過年特有的老徐州味兒。他告訴我們,他有一個鐵桿發(fā)小,屬于海外成功人士,各國美食沒少品嘗,但每年都要找借口飛回國內(nèi)一趟,不為別的,就為嘗嘗他家原來老小區(qū)門口,那一家那一碗漂著油花和蒜苗的手工丸子湯。 有一次,都年二十八了,發(fā)小來電話說他只有二小時在北京轉(zhuǎn)機(jī)時間,他懇求老陶無論如何看在打小的情分上,一定開車去北京機(jī)場看他,那一趟老陶沒帶別的,只帶著兩只保溫壺,一壺是丸子湯,另一壺還是丸子湯。 在機(jī)場附近一家賓館的豪華包間里,發(fā)小迫不及待地打開一壺聞了聞,卻苦著臉問老陶,你確定這丸子湯,是在咱從小常去的那家丸子湯店買的?這味道好像不大對!老陶淡定地拎起另一壺丸子湯,壞笑著說:我就想試試,這么多年吃洋早點,你的中國舌頭和鼻子還靈不靈,諾,來食,這壺才是你要的正宗小店丸子湯!我和90后小同事聽后忍俊不住樂了半天。 在機(jī)場的咖啡廳,阿亞說,吃著果子仿佛都能聞到兒時的年味,看著我拍的小店,依然白大褂的老阿姨,充滿了時間的味道,水土的味道,家鄉(xiāng)的味道。望著大包小包的果子,她滿足地嘆息道:最美的味道還是兒時的味道,濃縮了記憶的美食,最能撩撥人的食欲和懷想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