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名稱:茶在制備治療皮膚病菌外用藥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茶的用途,尤其涉及在制備外用藥領域中的應用。本發(fā)明還涉及用茶制成的治療皮膚病菌的外用藥。 茶(Camellia sinensis O.Ktze)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葉,經過殺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過程制成茶葉。由于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物質,并具有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人們常用的飲品。另外,茶葉的藥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黃嘌呤衍化物(咖啡因及茶堿)所產生,并含有大量鞣酸,所以有收斂、抑菌及維生素P樣作用。 另外,現有的治療皮膚病菌的外用藥雖有許多,如中國專利公開的名稱為“一組具有消炎、止癢、抗菌作用的外用浴劑”申請?zhí)枮?5104681.0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再如名稱為“一種治療多種疾病的外用藥方”,申請?zhí)枮?5110055.6的另一發(fā)明專利申請等等,但它們均不能很好地治療皮膚病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茶葉的新用途,即在制備外用藥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皮膚病菌的外用藥。 本發(fā)明所述茶葉的新用途具體涉及茶葉在制備治療因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疾病的外用藥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在制備治療因外傷引起的皮膚感染、因蚊蟲叮咬引起的皮膚感染的外用藥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皮膚病菌外用藥膏,其組成為每100克外用藥中含有茶0.4-5克, 金霉素 0-3克,四環(huán)素0-3克, 紅霉素 0-3克,凡士林余量。 所述的茶為茶膏。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皮膚病菌外用藥液,其組成為每100毫升外用藥中含有茶 0.4-7克,藍桉 0.6-14克,甘油 10毫升。 其中,藍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為桃金娘科桉屬植物,以葉和果實入藥。性味功能微辛、微苦、平,疏風解熱,抑菌消炎,防腐止癢。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綠膿桿菌、腸炎桿菌、豬霍亂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均有中等程度抑菌作用。內服可預防各種炎癥,外用可治療燒、燙傷,腳癬,皮膚消毒等。 所述茶膏的制備方法是1、將茶葉磨細,過180目篩,得茶粉;2、將茶粉按10%的量加入到醫(yī)用凡士林中一同加溫熔化,使用微火,并控制加熱溫度為80-105℃,加熱時間20-40分鐘,自然冷卻得10%的茶膏。 所述外用藥液的制備方法是1、將茶葉磨細,過180目篩,得茶粉;2、將藍桉的枝、葉、果用水洗凈,陰干,磨成粉;3、在濃度為75%的醫(yī)用酒精53毫升和濃度為95%的醫(yī)用酒精37毫升中加入0.4-7克茶粉,0.6-14克藍桉粉,浸泡7-9天;4、提取上清液,殘渣壓榨,靜置24小時,過濾,合并濾液和上清液,加入10毫升甘油,再加入濃度為75%的醫(yī)用酒精,使之成為100毫升外用藥液。 由于本發(fā)明提供了茶葉的新用途,即茶葉在制備治療因真菌引起的各種皮膚病菌的外用藥中的應用,因此,對男、女外陰部的霉菌有直接殺滅的作用,對腳、手癬,牛皮癬,痔瘡,燒燙傷,蚊蟲叮咬引起的皮炎,外傷感染引起的皮炎等有顯著療效。另本發(fā)明還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使用方便,見效快等特點。 以下是茶浸出液的實驗結果。所述茶浸出液的制備方法是將12.5克茶粉放入250毫升開水中加熱,溫度為85-95℃,時間為30分鐘,自然冷卻后靜置4小時30分鐘,取出,倒出上清液即可。二、實驗結果1.植物浸出液的抑菌結果 2.植物浸出液的MIC(g/ml)測定的結果 二、結論植物浸出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真菌中的石膏樣小孢子菌、紅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鏈球菌抑菌作用效果尤為顯著,對大腸桿菌、真菌中石膏樣小孢子菌、紅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對真菌中白色念珠菌無抑菌作用。 為表明本發(fā)明之外用藥的治療效果,本發(fā)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毛囊炎患者10人、手癬和足癬患者20人、鱗屑角化型患者10人、燒燙傷患者15人、蚊蟲叮咬患者5人進行臨床觀察。 其中毛囊炎的臨床表現多見于男性,好發(fā)于頭皮、項背部以及四肢、外陰等多毛部位,其周圍有紅暈,數日后即形成膿皰,膿皰的中部有毛發(fā)貫穿,微痛并瘙癢。手癬、足癬的臨床表現為浸漬糜爛,皮膚因潮濕、浸軟而變白,常有劇烈的瘙癢,伴隨有惡臭。鱗屑角化型皮炎的臨床表現是皮膚增厚、粗糙,并伴有脫屑。 用藥方法,每日在患處涂抹藥膏或藥液2-3次,重癥者可涂抹3-5次。 療程為重癥者15-25天;中度病癥者7-15天;輕癥者3-7天;好轉后再繼續(xù)使用7-12天。 療效如下毛囊炎患者全愈5人,好轉2人,無效3人。手癬和足癬患者全愈10人,好轉8人,無效2人。鱗屑角化型患者好轉9人,無效1人。燒燙傷患者好轉10人,全愈4人,無效1人。蚊蟲叮咬患者好轉5人。 實施例1取上述10%的茶膏4克以及金霉素1克,加入95克醫(yī)用凡士林中,充分混合均勻后得含茶量0.4%的軟膏100克。 實施例2取上述10%的茶膏10克以及四環(huán)素3克,加入87克醫(yī)用凡士林中,混合均勻后得100克含茶量1%的軟膏。 實施例3取上述10%的茶膏25克以及四環(huán)素軟膏2克,加入到73克醫(yī)用凡士林中,混合均勻后得100克含茶量2.5%的軟膏實施例4取上述10%的茶膏50克以及紅霉素0.5克,加入到49.5克醫(yī)用凡士林中,混合均勻后得100克含茶量5%的軟膏。 上述各軟膏均可用于治療神經性皮炎,腳、手癬,燒燙傷,蚊蟲叮咬,膿皰瘡,化膿性皮膚感染。 使用時將藥膏輕擦于患處,一日2-3次,或者根據需要可增加用藥次數。 實施例5在濃度為75%的醫(yī)用酒精53毫升和95%的醫(yī)用酒精37毫升中加入7克茶粉和10克桉粉以及10毫升甘油,并用上述外用藥液的制備方法制得100毫升外用藥。 實施例6在濃度為75%的醫(yī)用酒精53毫升和95%的醫(yī)用酒精37毫升中加入0.4克茶粉和14克桉粉以及10毫升甘油,采用上述外用藥液的制備方法制得100毫升外用藥液。 實施例7在濃度為75%的醫(yī)用酒精53毫升和95%的醫(yī)用酒精37毫升中加入4克茶粉和8克桉粉以及10毫升甘油,采用上述外用藥液的制備方法制得100毫升外用藥液。 上述各藥液均可用于治療神經性皮炎,腳、手癬,燒燙傷,蚊蟲叮咬,膿皰瘡,化膿性皮膚感染。 使用時將藥液輕擦于患處,一日2-3次,或者根據需要可增加用藥次數。 也可兌水浸泡,或者濕敷。 權利要求 1.茶在制備治療皮膚病菌外用藥中的應用。 2.茶在制備治療因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疾病的外用藥中的應用。 3.茶在制備治療因外傷引起的皮膚感染、因蚊蟲叮咬引起的皮膚感染的外用藥中的應用。 4.一種治療皮膚病菌的外用藥膏,其特征在于每100克外用藥中含有茶 0.4-5克, 金霉素 0-3克,四環(huán)素 0-3克,紅霉素 0-3克,凡士林 余量。 5.一種治療皮膚病菌外用藥液,其特征在于每100毫升外用藥中含有茶 0.4-7克, 藍桉 0.6-14克, 甘油10毫升。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茶在制備治療皮膚病菌外用藥中的應用,并提供一種治療皮膚病菌的外用藥,其特征在于每100克外用藥中含有:茶0.4-5克,金霉素0-3克,四環(huán)素0-3克,紅霉素0-3克,凡士林余量。本發(fā)明對男、女外陰部的霉菌有直接殺滅的作用,對腳、手癬,牛皮癬,痔瘡,燒燙傷,蚊蟲叮咬引起的皮炎,外傷感染引起的皮炎等有顯著療效。本發(fā)明還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使用方便,見效快等特點。 文檔編號A61P31/10GK1359719SQ0114234 公開日2002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明筱麗 申請人:明筱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