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下文言文譯文 《孫權(quán)勸學》 當初,孫權(quán)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當權(quán)掌管事務(wù),不可以不學習!”呂蒙拿軍中事務(wù)繁多來推托。孫權(quán)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jīng)典,成為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wù)繁多,誰像我?我經(jīng)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眳蚊捎谑情_始學習。到了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一起談?wù)撟h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xiàn)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沒有學識的)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要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事物怎么這么晚呢!”魯肅就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jié)為朋友后分別了。 《木蘭詩》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發(fā)出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么?問木蘭在惦記什么?(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天晚上看見征兵文書,可汗大規(guī)模征兵,征兵名冊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愿意為此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zhàn)。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戰(zhàn)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像飛一樣越過一道道關(guān)塞山嶺。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將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轉(zhuǎn)戰(zhàn)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朝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最大的功勛,賞賜的財物很多。天子問木蘭想要什么,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fā),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shù)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貼近地面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賣油翁》 康肅公陳堯咨善于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lǐng)而自夸。曾經(jīng)(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lián)?,站在那里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對此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标悎蜃桑牶螅鈶嵉卣f:”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lǐng))!”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jīng)驗知道這個道理?!庇谑悄贸鲆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标悎蜃尚χ屗吡?。 《陋室銘》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龍就顯靈驗。這是簡陋的屋子,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蘚長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nèi)染上了青色。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shù)的人,可以彈琴,閱讀佛經(jīng)。沒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揚子云在西蜀的屋舍??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 《愛蓮說》水上,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間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香氣遠播,更加清幽,潔凈地挺立,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靠近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當很多了。 《河中石獸》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只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jīng)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zhì)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瘋狂(的做法)嗎?”大家很信服,認為(這話)是正確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的性質(zhì)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如果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zhuǎn)動,像這樣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固然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更瘋狂嗎?”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