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一個穿這一身綠衣服的人和孔子的弟子顏回爭論,到底一年有幾季,綠衣人說一年有三季,顏回說有四季,他們約 定,誰錯了,就磕3個頭。 結(jié)果孔子對他們說,一年有3季,孔子的弟子不得不向綠衣人磕三個頭,綠衣人很得意地走了。事后顏回自問孔子,為什么一年有3季,明明是4季嗎。孔子 說:“你沒見到那個人一身綠衣服嗎? 他就是個蚱蜢,生于春季,死于秋季,就沒見過冬季,你跟這種三季人爭什么,就算爭到天黑也沒完,還不如給他磕三個頭,反正他也活不過秋天。” ,也有了夏蟲不可語冰的說法。 1.扁鵲論醫(yī)術(shù):魏文王問名醫(y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yī)術(shù),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div> 文王再問:“那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于病情發(fā)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xiāng)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針放血、用藥教藥,都以為我醫(yī)術(shù)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2.竹林七賢王戎故事: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jīng)(有一次)和多個小孩子游玩,看見路邊的李子樹有好多果實,枝斷了,許多小孩爭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實.只有王戎不動.人們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李)樹長在路邊卻有許多果實,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實(品嘗)確實是這樣的。 3.梁實秋機智詼諧,很能調(diào)節(jié)氣氛,在師大任教期間,校長劉真常請名人來校給學生們講演。有一次主講人遲到,校長派梁救急,安撫早已不耐煩的師生。于是梁不急不慢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臺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后臺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xiàn)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币环煅钥煺Z,讓不耐煩的觀眾都笑開了。 4.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殺后,另一只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并寫《雁丘》辭一闋,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 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