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梳洗罷,獨(dú)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溫庭筠 莫攀我,攀我大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恩愛一時(shí)間。 ——敦煌曲子 《憶江南》:宋王灼《碧雞漫志》: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呂宮,字句皆同,止是今曲兩段,蓋近世曲子,無單遍者。按,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此詞乃李德裕為謝秋娘作,故名《謝秋娘》,因白居易詞更今名。又名《江南好》。 又因劉禹錫詞,有“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句,名《春去也》。溫庭筠詞,有“梳洗罷,獨(dú)倚望江樓”句,名《望江南》?;矢λ稍~,有“閑夢(mèng)江南梅熟日”句,名《夢(mèng)江南》。又名《夢(mèng)江口》。李煜詞名《望江梅》。 此皆唐詞單調(diào)。至宋詞始為雙調(diào)。王安中詞,有“安陽好,曲水似山陰”句,名《安陽好》。張滋詞,有“飛夢(mèng)去,閑到玉京游”句,名《夢(mèng)仙游》。蔡真人詞,有“鏗鐵板,閑引步虛聲”句,名《步虛聲》。宋自遜詞,名《壺山好》。丘第春詞,名《望蓬萊》?!短綐犯访稓w塞北》,注大石調(diào)。 《憶江南》可以說是唐宋詞的始祖。南朝梁武帝改《西曲》,制《江南弄》七曲,即《江南弄》、《龍笛曲》、《采蓮曲》、《鳳笙曲》、《采菱曲》、《游女曲》、《朝云曲》。南朝梁沈約作《趙瑟曲》、《秦箏曲》、《陽春曲》、《朝云曲》四曲,亦稱《江南弄》。 兩者格調(diào)、字句全同,并同有轉(zhuǎn)韻《樂府雜詠·雙吹管》:“高樓微月夜,吹出《江南弄》?!?,說明《江南弄》一調(diào)已成定格。 梁武帝蕭衍《江南弄》詞: 眾花雜色滿上林。舒芳耀綠垂輕陰。連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臨歲腴?!≈腥送?。獨(dú)踟躕。 江南弄·采蓮曲 游戲五湖采蓮歸。發(fā)花田葉芳襲衣。為君艷歌世所希。世所希。有如玉。江南弄。采蓮曲。 江南弄·采菱曲 江南稚女珠腕繩。金翠搖首紅顏興。桂棹容與歌采菱。歌采菱。心未怡。翳羅袖。望所思。 江南弄·龍笛曲 美人綿眇在云堂。雕金鏤竹眠玉床。婉愛寥亮繞紅梁。繞紅梁。流月臺(tái)?!●v狂風(fēng)。郁徘徊。 江南弄·鳳笙曲 綠耀克碧雕管笙。朱唇玉指學(xué)鳳鳴。流速參差飛且停。在鳳樓。弄嬌響。間清謳。 江南弄·朝云曲 張樂陽臺(tái)歌上謁。如寢如興芳晻曖。容光既艷復(fù)還沒。復(fù)還沒。望不來?!∥咨礁摺P呐腔?。 江南弄·游女曲 氛氳蘭麝體芳滑。容色玉耀眉如月。珠佩婐?戲金闕。戲金闕。游紫庭。 舞飛閣。歌長生。 ?:nuo 努果切,亦好貌。 隋煬帝在洛陽開湖制《湖上曲望江南》八闋,句式已和唐宋詞《憶江南》相同。兩七字句對(duì)仗。 湖上月,偏照列仙家。水浸寒光鋪象簟,浪搖晴影走金蛇。偏稱泛靈槎。 光景好,輕彩望中斜。清露冷侵銀兔影,西風(fēng)吹落桂枝花。開宴思無涯。 湖上柳,煙里不勝垂。宿露洗開明媚眼,東風(fēng)搖弄好腰肢。煙雨更相宜。 環(huán)曲岸,陰覆畫橋低。線拂行人春晚后,絮飛晴雪暖風(fēng)時(shí)。幽意更依依。 湖上雪,風(fēng)急墮還多。輕片有時(shí)敲竹戶,素華無韻入澄波。煙水玉相磨。 湖永遠(yuǎn),天地色相和。仰面莫思梁苑賦,朝尊且聽玉人歌。不醉擬如何? 湖上草,碧翠浪通津。修帶不為歌舞綬,濃鋪堪作醉人茵。無意襯香衾。 晴霽后,顏色一般新。游子不歸生滿地,佳人遠(yuǎn)意寄青春。留詠?zhàn)潆y伸。 湖上花,天水浸靈葩。浸蓓水邊勻玉粉,濃苞天外剪明霞。只在列仙家。 開爛熳,插鬢若相遮。水殿春寒微冷艷,玉軒清照暖添華。清賞思何賒。 湖上女,精選正宜身。輕恨昨離金殿侶,相將今是采蓮人。清唱滿頻頻。 軒內(nèi)好,嬉戲下龍津。玉琯朱弦聞晝夜,踏青斗草事青春。玉輦是群真。 湖上酒,終曰助清歡。檀板輕聲銀線暖,醅浮春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 春殿曉,仙艷奉杯盤。湖上風(fēng)煙光可愛,醉鄉(xiāng)天地就中寬。帝主正清安。 湖上水,流繞禁園中。斜中暖搖清翠動(dòng),落花香緩眾紋紅。萍末起清風(fēng)。 閑縱目,魚躍小蓮東。泛泛輕搖蘭棹穩(wěn),沉沉寒影上仙宮。遠(yuǎn)意更重重。 湖中積土石為山,構(gòu)亭殿,曲屈盤旋廣袤數(shù)千間,皆窮極人間華麗。又鑿北海,周環(huán)四十里。中有三山,效蓬萊、方丈、瀛洲,上皆臺(tái)榭回廊。水深數(shù)丈,開溝通五湖四海。溝盡通行龍鳳舸。帝常泛東湖。帝因制《湖上曲望江南》八闋。(《古今逸史》) 發(fā)大江之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 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內(nèi)為海,周十馀里;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水百馀尺,臺(tái)觀宮殿,羅絡(luò)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龍鱗渠,縈紆注海內(nèi)。 又求海內(nèi)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shí)園苑。 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樓觀,窮極華麗。宮樹秋冬凋落,則剪彩為華葉,綴于枝條,色渝則易以新者,常如陽春。沼內(nèi)亦剪彩為荷芰菱芡,乘輿游幸,則去冰而布之。十六院競(jìng)以淆羞精麗相高,求市恩寵。自大內(nèi)開為御道,通西苑。上好以月夜從宮女?dāng)?shù)千騎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馬上奏之。(《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 《湖上曲望江南》到明代還有填作者。明代才女沈宜修作《望江南湖上曲》自序云:“余自初笄時(shí),姑大人住天竺。禮大士過西湖堤上,時(shí)值暮秋,疏柳環(huán)煙,嵐光凄碧,回波清淺,掩映空山。恨不能周覽湖光山色,悵然歸。徒然神往,至戊辰歲,已二十年亦。復(fù)隨姑大人再禮大士過此時(shí),落紅將盡,馀綺翻風(fēng),細(xì)草茸青,鳥啼碧野。聊欲登覽,又已斜日銜山,瞑煙籠樹。大人急問歸途,已月出矣。時(shí)正暮春十日,遙憶湖光泛影,山色浮嵐,此際不知是何景也。聊作望江南十二闋,以紀(jì)其略。惜余之游非游,愧余之詞非詞爾?!痹~存十一首。 第一首為: 湖上柳,羅帶舞風(fēng)輕。煙裊千條眠曉日,絲垂萬縷拂春城。飛絮落繁英。 寒食后,綠鏡遠(yuǎn)山橫。自少霸陵橋上折,長如芳苑殿前盈。渾欲不勝情。 其后依次為:湖上山、湖上女、湖上酒、湖上水、湖上風(fēng)、湖上云、湖上月、湖上雪、湖上雨、湖上草等。 敦煌曲子詞有望江南十二首。語言俚俗樸實(shí),作品來自民間口耳相傳。多少邊塞將士之歌。如:“邊塞苦。圣上合聞聲。背蕃歸漢經(jīng)數(shù)歲。常聞大國作長城。金榜有嘉名?!币部梢姟锻稀烦蔀槊耖g傳唱的常用曲子。這樣直接影響到了文人的創(chuàng)作。白居易、劉禹錫把《望江南》融入了雅致詩余,而《望江南》才因白居易詞改名《憶江南》。唐代詩人作《憶江南》或因隋煬帝原因只填單調(diào)。到宋代則完全仿隋煬帝詞多數(shù)填寫雙調(diào)。 憶江南唐·牛嶠 紅繡被,兩兩間鴛鴦。不是鳥中偏愛爾,為緣交頸睡南塘,全勝薄情郎。 憶江南唐·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fēng)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dú)坐亦含嚬。 憶江南宋·歐陽修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曾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微雨后,薄翅膩煙光。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長是為花忙。 憶江南宋·歐陽修 江南柳,花柳兩相柔?;ㄆ鋾r(shí)粘酒盞,柳條低處拂人頭。各自是風(fēng)流。 江南月,如鏡復(fù)如鉤。似鏡不侵紅粉面,似鉤不掛畫簾頭。長是照離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