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內心被一樣東西、一件事所困擾的時候,正是修行的最佳時機。 只有當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時,才可能完成大愿景。 所以要打破思維的墻,這堵墻一旦打破,人生的高度就不可同日而語。 有時候事業(yè)、生活就像一杯水,僅僅只有一杯,你得到了,他便失去了;他得到了,你就只能失去。 這時,主宰我們內心幸福的就是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 我們失去了一杯水,除了失落,還能不能激發(fā)斗志,自己去造一杯水呢? 思維方式被打開的人,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 成功,對每個人具有天然的誘惑力,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 但其實,這世上沒有一個人的成功背后是沒有失敗的。事物總是辯證的,生活不可能是單方面的。 比如夏日鶯飛草長,喜歡夏天生命的繁盛,喜歡草木的蔥蘢,就不能不同時接受蛇鼠蚊蠅,正是因為有它們,才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夏天。 所以生活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形形色色,千形萬狀,合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多面性,不能要求任何一個人、一件事是完美無缺的,這不符合自然的規(guī)則。 這個世界是雜燴相生之地,并沒有完全純粹的事物。 正像肥沃的土地能長參天大樹,也能滋生細菌。 這些事物相生相克,運轉不息。對你來說不好,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好;此時是不好的事情,可能彼時就變成好的。 麻雀吃蟲子,對于農(nóng)民來說是好的,同時它又吃莊稼,所以又不好。 一碗白米飯在餓時吃起來很香,吃飽了再吃就很難受。 因此,快樂不快樂是我們自身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 自然造物皆是如此:一個外表軟弱的人,可能內心強大;而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可能內心豐盈。事物是相反相成的。 如果結婚十年后發(fā)現(xiàn)你的伴侶根本不是當初認識時候的樣子,不應該責怪別人,而是要反觀自照:我自己不是也在不斷變化嗎? 如果買了一樣東西,開始覺得非常好用,過了一個月它就破損了。 應該要由此明白,萬事萬物本來就有這樣一個生、住、異、滅的過程,不可能一成不變,好的反面就蘊藏在好中間,就像死隱藏在生的過程中一樣。 由此,要做到心無掛礙、無煩惱,就必須學會正確地看待事物。 |
|
|
來自: 果果w65k9gp8te >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