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感悟(一零九) 文/王營 原文:6.10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譯文:6.10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沒辦法了,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 感悟: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魯國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7歲。冉伯牛屬德行科,僅次于顏回的閔子騫??鬃訉λ彩制髦?,魯定公十年(前500年),孔子由中都宰晉升為魯司空,冉耕繼任中都宰,以德惠民,以仁施政,政績顯著,深得民心,受到孔子的高度贊賞。 本章描寫的是孔子探望伯牛病情的一個場景。伯牛大概得了一種傳染性疾病,伯牛的家人害怕影響孔子健康,所以讓孔子隔窗執(zhí)手而問。孔子了解了伯牛的病情后,痛心疾首,反復(fù)重復(fù)著這樣一句話:“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像伯牛這樣品行高尚的人,怎么會得這樣的惡病,孔子將其歸結(jié)為“天命”。 許多人讀到本章時,引經(jīng)據(jù)典,借題發(fā)揮,大談儒家的“天命觀”,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著頭腦。其實本章并沒有包涵許多太深奧的玄理,就是通過一個“探病”場景的細節(jié)描寫,表達孔子害怕失去愛徒的深深惋惜之情,而且描寫的非常細膩,有動作、有神情、有語言,畫家照此作畫,一定能把孔子的形象描繪的惟妙惟肖。 從另一方面看,作為老師,我們也可以看到孔子對學(xué)生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心和愛護。孔子愛生如子,他了解每一個學(xué)生的道德和品行,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
|
|
來自: liuhuirong > 《論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