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對《黃帝內經》中“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解讀,我們發(fā)現(xiàn)《黃帝內經》確實是一部與黃帝歷史直接相關的著作,雖然著作的完成很可能是在西漢時期,但其創(chuàng)作的依據或是原本則很可能來源于某個記載黃帝歷史或思想的經典著作。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真實含義不是百無聊賴的清心寡欲,也不是無精打采的清靜無為,更不是無所事事的游手好閑!而是思想的精華和對偉大歷史事件的真實記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不但體現(xiàn)了“韜光養(yǎng)晦”的思想,還直接描述了黃帝推翻后虞統(tǒng)一中國的重大歷史事實! 今天的我們之所以將“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理解為清心寡欲和清靜無為,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用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思想去看待問題,而是以受佛教思想和傳統(tǒng)意識影響下的思想認識去解釋“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自然也就不會從中發(fā)現(xiàn)真實的思想與歷史內容了。 群友巴侽子,是位中醫(yī)專業(yè)的老師和工作者,對于我們中華的醫(yī)學經典《黃帝內經》頗有研究。昨天,他提出了能不能從古文字方面解釋一下“蠱,三焦”的意思,因為在長達千年的過程中,人們始終沒有徹底搞清“三焦”這個詞匯到底指的是什么?或是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們以文字逆推的方式來嘗試解讀一下什么是“蠱?”什么是“三焦”?
“孟”字在古漢字中表示的是希望的意思,其在字形上與甲骨文或金文的“蠱”字非常相似,他們之間最主要的區(qū)別就是放在卯口中的那個“子”字。“孟”字的結構中是一個很明確的“子”字,而“蠱”字的結構中只有一個標記中點的標識,通過這個標識我們只知道其標記了中點,但無法知道這個中點的數(shù)據是不是正確或準確的,是不是就是我們想要的那個中點數(shù)據。因此,我認為古漢字的“蠱”字所表示的意思就是“模糊不清的、迷惑的、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意思。這就是“蠱”字的本意。 蠱--糊不清的、迷惑的、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意思。 下面,我們來解讀一下《黃帝內經》中“三焦”這個詞匯,要想知道這個詞匯的含義,我們就必須知道這兩個字的含義,“三”是什么意思?“焦”又是什么意思?首先讓我們來看被形容的“焦”字:
古漢字的“烤”字,指的是在明火上直接烤制。 古漢字的“炙”字,指的是非明火直接的烤制。就是在火上的鐵板或是其他什么物質上的烤制,就是不直接見火的烤制。
再看甲骨文、金文的“焦”字,同樣也是將“火”字置于文字的下部,其表達的意思與師兌簋銘文中“韜光”和“炙”字的意思完全相同!都是不直接見火(光)的意思,或是比較隱晦和不露聲色的意思。 “焦”字的上部是甲骨文或金文的“隹”字,就是前進的意思,或是向前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發(fā)展的意思。
在分析完“焦”字的上下結構后,我認為“焦”字的本意就是“不見火光的向前發(fā)展”的意思,就是比較隱晦的向前發(fā)展的意思。在醫(yī)學上,我認為這個“焦”字可以理解為“病程以不明顯的速度向前發(fā)展”的意思,或是“病程發(fā)展比較隱晦緩慢”的意思。 “焦”字分析完了,讓我們再來看看“三”是什么意思?“三”字在古文字中有許多的表達方式,雖然其表示的意思都不是數(shù)量詞“三”的意思,但自漢代以來對于各種各樣表示方式的“三橫”都統(tǒng)一認為是數(shù)量詞的“三”字,即使是在我們的今天,也依然如此! 由于“三焦”這個詞匯我們只能看到現(xiàn)代漢字的“三”字,并不知道古文中具體的這個“三”字是怎么寫的,或是怎么來表示的?所以,我們就以古文中常見的三種“三”字的寫法來進行說明。
因為,我們不知道《黃帝內經》中古文字的“三焦”究竟用的是哪種寫法的“三”字,所以我們將三種寫法的“三”字都分別與“焦”字的意思進行組合,由此得出三個“三焦”的意思: 三焦(1):沒有意義或毫無規(guī)律的、隱晦緩慢的病程發(fā)展。 三焦(2):向上,就是病程在悄悄的好轉。向下,就是病程在逐漸的加重。所有,這個意思表示很模糊,不知道是向好還是向壞,只知道“所有的病程都在隱晦緩慢的向前發(fā)展中?!?/p> 三焦(3):意思非常明朗,就是所有的病程都在逐漸的改善并向好的方面發(fā)展。 通過對“三焦”三種狀態(tài)下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三焦”并不特指某個人體器官,或是某個臟器系統(tǒng),而是指病情發(fā)展好壞的狀態(tài)或程度!這個狀態(tài)或程度根據不同寫法的“三”字就可以產生四五種不同的病程發(fā)展結果。所以在我們今天閱讀或學習《黃帝內經》時,要根據前后文的描述和病情的發(fā)展狀況,來判斷“三焦”是這三種寫法中的哪一種具體表示! 以上就是我們通過漢字逆推的方式對《黃帝內經》中“蠱,三焦”字詞的本意解讀。“三焦”一詞即可以用于醫(yī)理之中,也同樣可以用于表示社會發(fā)展的各種狀態(tài)和程度,或許這就是我們中華文明中醫(yī)理與道理相通的原因吧! 參考閱讀:
|
|
|